“蝴蝶夫人”的完美回归,献给卡拉斯,也是献给这座养育她的城市。
图:黄英致敬卡拉斯演出现场
陈智鹏:心中怀揣爱与希望的“少女”
在乐队演奏完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之后,黄英身着一身配有她最爱的红花围巾黑裙上场,第一首便是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中的著名咏叹调“让我痛哭吧”。这首曲子格调典雅而质朴,旋律好听又易记,速度不快时间不长装饰音也并不太多,几乎是声乐学习者的必唱曲目。看似简单又被唱烂的曲目要想唱得好、唱得依然让人感动其实更为不易。黄英用偏慢的速度演唱了此曲,并且以她深厚的气息、严谨讲究的咬字及分句为台下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的声乐师生提供了一个现场演唱的绝佳范本。
莫扎特创作有多达几十首的音乐会咏叹调,音乐会的第二首曲目既其中的一首——“您有一颗忠诚的心”(K.217),既有温暖人心的抒情,又有一定难度的花腔,在将近7分钟的演唱中,黄英的音色和技巧得到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现。
如果说上半场的黄英只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下半场就是真正的火力全开!换了一身大红裙的黄英,首先连续演唱了唐尼采蒂歌剧《唐帕斯夸莱》中的“那动人的目光”和罗西尼歌剧《塞米拉米德》中的“希望的曙光”这两首难度极大的咏叹调。乐队演奏后,黄英再次上台,演唱普契尼歌剧《燕子》选段“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和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咏叹调“我听到一缕歌声”。有意思的是,下半场曲目不仅都是意大利作品,而且内容也都有一个相似的特征,即:心中怀揣爱与希望的少女。黄英的演唱功力在这些抒情与花腔兼有的曲目中充分得到了展现,她的音量不很大,但音色悠扬温柔纯净透亮、花腔技巧娴熟自如,乐句处理极其细腻,现场听来真像是给耳朵在做“SPA”。,我认为并不为过。
显然,观众都被舞台上黄英“夜莺”般的歌声以及生动流畅的肢体动作深深折服。在雷鸣般的掌声和疯狂的欢呼声中,黄英先加演了普契尼笔下最脍炙人口的唱段“我亲爱的爸爸”,之后指挥和乐队激情加演了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一号》,观众热情依然不减,黄英显然也感受到了家乡观众对她的喜爱,她也表示:致敬卡拉斯的同时也感谢观众们的厚爱,且又加演了两首曲目《小路》和《我住长江头》,“夜莺”其实从来不曾离开这里。
任海杰:纪念卡拉斯,是纪念一种精神
演出前拿到节目单仔细琢磨,有乐迷也许会说,擅长抒情和花腔的黄英,与卡拉斯的嗓音不是同一“路子”,既然是纪念卡拉斯,音乐会的曲目中为何几乎少见卡拉斯的招牌曲目?但我不这么认为。在歌剧演唱史上(以有录音为准),卡拉斯全能而多变的嗓音独树一帜,谁一味模仿她,很可能会是东施效颦,而且也不可能。我们纪念卡拉斯,更重要的是纪念她为艺术倾情投入执着追求的忘我精神,是纪念她的艺术本质,因此,黄英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演唱最能展现她艺术特色的曲目,我认为这是一种明智而又尊重艺术规律的选择。
本场音乐会由莱比锡歌剧院终身客座指挥、德国指挥家马蒂亚斯•福雷姆尼执棒上海交响乐团。黄英是开嗓曲目是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中的女主角阿尔米娜的咏叹调“让我哭泣吧”,这首名曲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整部歌剧的名气,曾经出现在西方电影的插曲中。黄英的演唱深情委婉,运腔自如,抒发出人物悲哀无奈的深切之情。第二首是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你有一颗忠诚的心”,黄英的演唱优雅亲切,对莫扎特特有的韵味和气息掌控堪称一流,惟妙惟肖地表达出一名女仆对爱情既渴望又怀疑的矛盾心情。
下半场黄英唱了四首,唐尼采蒂歌剧《唐帕斯夸莱》中诺莉娜的咏叹调“那动人的目光”,黄英对意大利传统美声中卡瓦蒂纳-卡巴莱塔双重结构的掌控和演绎非常出色,灵动自如;罗西尼歌剧《赛米拉米德》中的咏叹调“希望的曙光”,是极为考验女高音流畅贯通的气息以及对罗西尼大量花音装饰掌控的招牌曲目,黄英胸有成竹,舒展自如;普契尼歌剧《燕子》中玛格达的咏叹调“多雷塔做了什么梦”, 黄英的演唱婀娜多姿,声情并茂,普契尼的奶油味道浓极了。
罗西尼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名曲“我听到一缕歌声”,大概是罗西尼所有女声中最著名的曲目,集花腔、戏剧、抒情与一体,也是本场音乐会中黄英向卡拉斯致敬的代表作,跌岩起伏,徐疾有致,抑扬顿挫,一气呵成!在此特别要提到黄英出色的花腔运用(包括前面演唱的曲目),颗粒感、连贯性和气息韵味的把握,堪称一流,令人赏心悦耳,极为陶醉。黄英在安可了一首普契尼《我亲爱的爸爸》后,最后又安可两首中国歌曲:绥远民歌《小路》和青主的《我住长江头》,颇为意味深长——演唱事业犹如弯曲小路,后者表达了恋人的坚贞信念和崇高情操,是否象征了黄英对卡拉斯的崇敬之情?
乐迷:
非常惭愧,直到今天才听了黄英的现场演唱。虽然是救场演出,但黄老师却是一丝不苟,每一首都唱出了很高的水准。特别喜欢亨德尔的《让我痛哭吧》和唐尼采蒂的《那动人的目光》。演出结束,黄英老师返场了普契尼《我亲爱的爸爸》以及两首中国歌曲《小路》,《我住长江头》,并表达了对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的敬意,画龙点睛了!
器乐方面,本场以瓦格纳的曲目主打,可能是由于指挥是德国人的关系。《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爱之死、《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以及《帕西法尔》中的《圣星期五的奇迹》。上交的表现令人满意,清晰而流畅,唯一不足的是欠缺了一点瓦格纳深沉凝重的厚重感,味道稍微淡了一点。不过比起前晚的LSO,可以说是完胜了,SSO加油!比起正曲,返场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一号》则完全可以用完美来形容,风味浓郁的勃老风范,到底是经过郑大厨调教过的,纯正的德国风!
演唱曲目及现场录音视频:
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
亨德尔:「让我痛哭吧」,选自《里纳尔多》,HWV 7
莫扎特:「您有一颗忠诚的心」,K.217
瓦格纳:「爱之死」,选自《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瓦格纳:《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
唐采尼蒂:「那动人的目光」,选自《唐帕斯夸莱》
罗西尼:「希望的曙光」,选自《塞米拉米德》
瓦格纳:「圣星期五的奇迹」,选自《帕西法尔》
普契尼:「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选自《燕子》
罗西尼:「我听到一缕歌声」,选自《塞维利亚理发师》
指挥:马蒂亚斯·福雷姆尼
女高音:黄英
----------------------------------作曲家简介-------------------------------------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 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
德国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乐大师。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他主要作品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等,另外还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等。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George Frederic Handel(1685-1759)
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哈勒城的一个小市民家庭,是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少年时期曾跟随当地风琴师、作曲家学习音乐,后来担任了哈勒礼拜堂的风琴师,并开始创作。1703年,亨德尔迁居汉堡,并担任了汉堡歌剧院的提琴师。1705年,他的歌剧作品《阿尔米拉》和《尼罗》在汉堡歌剧院上演并获得成功。1706年至1710年,亨德尔在当时世界歌剧中心意大利四处游历,广泛接触了意大利的音乐文化,开阔了艺术眼界。1709年他新创作的歌剧《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意大利歌剧界的一致好评,但亨德尔并没有感到满足,不久他又远走英国。1712年定居英国后,对英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1760年,莫扎特开始学习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随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葛塔诺·多尼采蒂 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
唐尼采蒂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均以创作的快速、多产而著称。他的作品约有歌剧75部,还有弥撒曲、康塔塔、弦乐四重奏、管弦乐等。他的歌剧体裁多样,如音乐滑稽剧《夜剧》,社会心理传奇剧《夏莫尼的林达》,意大利喜歌剧《爱之甘醇》、《唐·帕斯夸莱》,带对白的法国喜歌剧《军中女郎》、《里塔》,、《马林诺·法里埃罗》,抒情戏剧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嬖人》,悲剧传奇剧《吕克莱斯·波尔吉》、《安娜·博莱娜》等,都各具特色。他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与罗西尼、贝利尼被称为美声学派三巨头。他善于写优雅悦耳的曲调,许多歌剧演员都喜爱他的作品。
Antonio Rossini(1792-1868)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作有大小歌剧三十八部。其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威廉·退尔》也是浪漫派歌剧名作,此剧的序曲(共四乐章)是音乐会上经常被独立演出的器乐名曲。另有钟表品牌罗西尼,足球运动员法乌斯托·罗西尼和乔纳森·罗西尼。罗西尼的主要歌剧作品有《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软梯》、《灰姑娘》、《鹊贼》、《奥赛罗》、《摩西在埃及》。
----------------------------------艺术家简介-------------------------------------
女高音:黄英
黄英作为第一位在歌剧电影中担任女主角的华人歌唱家,,从而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并成为在国际乐坛享有巨星知名度的中国女高音,她的歌唱生涯也从此走向了世界歌剧舞台。十几年来,黄英先后登上了包括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比利时皇家歌剧院、丹麦国家歌剧院、德国科隆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在内的世界各地的众多歌剧舞台,出演了《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爱的甘醇》、《弄臣》、《唐璜》、《维特》、《福斯塔夫》、《玫瑰骑士》、《塞魅丽》等多部歌剧中的女主角。
多年以来,黄英还致力于推广中国原创歌剧,她是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中国歌剧最多的歌唱家,她先后参与创排谭盾的歌剧《秦始皇》,并演出了《牡丹亭》,以及郭文景的《李白》、周龙的《白蛇传》等歌剧。2011年4月,周龙作曲、黄英主演的歌剧《白蛇传》获得全球性的重要奖项——第95届“普利策音乐奖”。
黄英还是一位活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歌唱家,她多次亮相纽约莫扎特音乐节、巴黎秋季音乐节、维也纳音乐节、辛辛那提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夏季音乐节等世界各大音乐节,以及纽约林肯中心音乐厅、卡内基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等音乐会舞台,演唱巴赫的《婚礼合唱》、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海顿的《四季》、莫扎特的《加冕弥撒》、普朗克的《圣母悼歌》、奥尔夫的《布兰诗歌》、马勒第二、第四、第八交响曲、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柏辽兹的《夏夜》、谭盾的《苦恋》(即精简版《牡丹亭》)、陈其钢《蝶恋花》的等众多大型声乐作品。黄英曾多次与纽约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西德广播交响乐团等知名乐团,以及詹姆斯·莱文、詹姆斯·康伦、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夏尔·迪图瓦、约翰·内尔森等著名指挥家合作。
为表彰其在古典音乐和歌剧领域的非凡专业成就,,正式以“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的身份荣归故里,回到其母校上海音乐学院执教,主持 “大师班”和“专业发展指导”等课程以培养后起之秀,并同时还努力探索中西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融合与互补,力求让更多的中国经典艺术歌曲之美传遍全球并发扬光大。作为一名永不言休、不断追求更高境界之真正的艺术家,如今的黄英常驻上海和纽约两地,但来自全球的频繁邀约却仍使这只夜莺不停地翱翔于世界各地,光彩照人!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平台:程晓凤教授声乐艺术工作室 (CXFSYART)
新 浪 微 博:@程晓凤教授声乐艺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