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联盟故事>【跟我听音乐5】天籁习作——莫扎特钢协No.1~4
内容
【跟我听音乐5】天籁习作——莫扎特钢协No.1~4

相信莫扎特的乐迷们都知道那著名的PHILIPS公司180张莫扎特大全集,也许再倒退回20年,乐迷们只能望而兴叹了,但是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叫做Internet的东西,而且还有一批无私的音乐爱好者在为广大乐迷们提供不尽的资源,于是才使得购买力不足的我辈得以圆梦。然而,人生苦短,在音乐爱好者的购买力无须成为障碍的同时,其闲暇量、听赏力和寿命,是否也能跟得上那一套又一套庞然的全集发行的步子呢?说到这里我又不得不赞叹一下自己HIFI道路上PC和CD双修的感受:PC HIFI庞大的资源后台支持,绝对是既省钱又可以博览群乐的利器!

将180张的大全集全部读完,这也许会令大多数的乐迷望而却步,但是要取其精华还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钢琴协奏曲正是莫扎特音乐中的精华。在琳琅满目的各种音乐家的全集唱片中,我通常是不推荐朋友购买的。我始终认为应当从经典的小作品开始入手,了解古典音乐,了解一位作曲家,而绝不是全集。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开始入手一套“全集”,别的“全集”倒是真的不急着购买,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全集绝对是应该第一个入手的全集系列。因为,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可以用一辈子去慢慢享受的珍宝。记得我小时候学钢琴,真正完整接触的一部钢琴作品就是从莫扎特的奏鸣曲开始的,K545

那个时候参加比赛,甚至是考音乐学院,莫扎特的奏鸣曲都是必弹的曲目。我当时考音乐学院的时候弹的是K330,至今都记忆犹新。

而后来在读大学期间,开始慢慢真正喜欢上了莫扎特的音乐,再到现在,感觉才真正能够理解莫扎特的音乐。所以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享受。随着生活体验与音乐领悟的与人俱老,我时常感觉到听之不尽的惊喜。有时候我甚至认为,只有人到中年,乐龄较长的人,才有可能真正爱上莫扎特的音乐。

18世纪,巴洛克时期纯粹的复调织体逐渐显得过时,而从17世纪起一直作为歌剧基础的那种在背景衬托下突出一条单旋律线的观念从此渗入于器乐作品之中,从复调慢慢转向主调,这一点在协奏曲中可以看得很明显。因为在协奏曲的演奏中,独奏者可以说是经常在掌声中下场的。另外,那由乐队的全奏为引子的古典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同歌剧的咏叹调之间也无疑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我们熟悉的全部音乐体裁中,古典协奏曲与歌剧的关系最为接近。因而,像莫扎特这样对歌剧和器乐作品有同等爱好的少数大作曲家,之所以特别喜爱协奏曲这一体裁,也就不足为奇了。

莫扎特自幼就是一位钢琴家,因而他的钢琴作品相当多样化。他的绝大部分奏鸣曲、幻想曲等等,都是情感亲切,织体简练的。然而在协奏曲创作中,由于体裁的设计规模更为宽广,则内在变化可以丰富得多。莫扎特是典型的旋律创作型作曲家。即使是一般认为一位很有修养的作曲家会去加以发展的那种主题,莫扎特也会毫不犹豫地弃之不顾,径自去另写一支新的旋律。一个主题最终的性格,很可能并不怎么取决于起始的乐思,而却是取决于它的展示或继续。乐思分布富于新意,展开方法别具一格,灵感创作源源不绝,这正是莫扎特无与伦比的协奏曲创作。

莫扎特在短短的20年期间内,总共创作了27部钢琴协奏曲。从早期的改编,到中期的成熟,再到后期的鼎盛,可谓是莫扎特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完整写照。于是,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想法,想把这27部作品完整地进行聆听,并写一点听感或者介绍之类的东西,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使得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有一定的体系感。此文便是个良好的开端^_^

写到这里,想对那些买了各种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唱片的朋友说一句(当然,我也是收了很多版本的全集),所谓的全套并不是莫扎特式完美,心目中的“背景”音乐也并不会让你的“前景”恬淡,偶尔静心下来用耳朵寻找一下自己心目中的莫扎特语汇和莫扎特指纹,哪怕是一个灵动的瞬间,怅然也会释然。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音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是古典音乐界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莫扎特的那个时代,现代意义上的钢琴才刚刚被发明出来。有人甚至认为,假如不是克里斯多福里在18世纪之初创制出钢琴的话,那么不论莫扎特多么天才,也不会有那么多伟大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了。不过,在我看来,还真难说是莫扎特赶上了钢琴,还是钢琴这全能的乐器赶上了伟大的莫扎特。钢琴作为乐器之王,一出世便飞快地成长、成熟。作曲者、演奏者、制造者三者,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交相为用相辅相成的影响。在这一点上,莫扎特就要比巴赫幸运得多了。老巴赫是无缘等到钢琴这件乐器发展到完善的阶段了。

莫扎特是一个全能的作曲家,各种音乐体裁的创作,独奏曲、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无不精通。然而,如果说作为一个演奏家的造诣能和他作曲的造诣达到相媲美的境界的,那只有在钢琴领域了。莫扎特自幼就喜爱弹奏钢琴,一生中开过多次个人钢琴演奏会。对于钢琴的热爱,无形中催生了这27部钢琴协奏曲的横空出世,也是莫扎特绝世才能的一次灿烂爆发。

莫扎特在离开萨尔茨堡,来到维也纳,成为一个自由音乐人之后,非常热衷于举办个人钢琴协奏曲演奏会。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只有钢琴协奏曲这个形式,才能使莫扎特与广大听众进行最直接的交流吧。也许莫扎特正是热衷于此。交响乐只能让莫扎特发挥他作为作曲家的本领;室内乐奏鸣曲只能诉之于为数不多的听众;歌剧观众最多,但作曲家只是到了谢幕时才亮个相。而通过自作自弹的协奏曲,莫扎特便能以享有盛名的钢琴名手的形象同仰慕他的众多爱乐者面对面地交流了。何况,莫扎特的节目是最新的,最富新鲜感的,他的推陈出新,不断地给人们以出乎意表的惊喜,有些甚至是半即兴的。

背景知识介绍的似乎有点太多了,呵呵!现在切入正题。今天主要想介绍的是莫扎特的第一至第四钢琴协奏曲。这前四首协奏曲是莫扎特的习作,也就是一种改编曲,都是根据别人写的一些奏鸣曲改变的。之所以会有人说莫扎特共创作了23首钢琴协奏曲,原因就在于此。对于这一点,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像莫扎特这样的绝世天才何以会“剽窃”他人之作?这里的所谓剽窃可不比当下在中国学术界大行其道的剽窃行为。它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改编”。用他人之作加工成自己的作品,这种做法在古典音乐界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比如李斯特改编巴赫的作品,古诺的圣母颂直接引用了巴赫的平均律作伴奏,布索尼把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改编为钢琴独奏作品。——厄,说来说去怎么都是改编巴赫的作品啊,就是,经典之作已经被无数人改编了,乐此不疲——当然,在莫扎特之前的巴洛克时期也是常见的,比如巴赫和亨德尔也经常改编别人的或者民间的作品。所以,从莫扎特的这前四首钢琴协奏曲中是很难体会到真正的莫扎特音乐元素的。于是,每次当我聆听者四首作品时,都会有一种渐入“”境的感觉,仿佛进入了巴洛克后期,但又仿佛步入了古典时期,又是一种交叉。具体一点讲,你会在里面听到莫扎特前辈们的声音。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对巴洛克音乐的熟知程度之上。比如说,第四钢琴协奏曲的行板,明显是改编C.P.E.巴赫的一首回旋曲,旋律几乎一模一样。我想很多从小学过钢琴的朋友都应该有《钢琴名曲270首》这本谱子吧,里面的第18页就是这首C.P.E.巴赫的原作。很有意思,也有点不可思议,复调音乐禅让给主调音乐,这像是改天换地的事件,那交接班竟然不动声色地在老巴赫和他的一群儿子们之间完成了。巴洛克也变成了一股华丽风,径直吹向了古典派。承上启下,兼收并蓄。莫扎特最善于取精用宏,熔于他自己的—炉之中。因此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这股华丽风的影响灼然可见。

莫扎特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K37,根据劳帕赫和奥若尔的奏鸣曲乐章改编,作于1767年。第一乐章改编自劳帕赫《第一奏鸣曲》第五乐章。

第三乐章改编自奥若尔《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

莫扎特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K39。第一乐章改编自劳帕赫《第一奏鸣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改编自塑贝特《第十七奏鸣曲》第一、二乐章。

第三乐章改编自劳帕赫《第一奏鸣曲》第一乐章。

莫扎特D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K40,第一乐章改编自奥若尔《第二奏鸣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改编自埃卡特《第一奏鸣曲》第四乐章。

第三乐章改编自C.P.E.巴赫的一首小品。

莫扎特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K41,第一乐章改编自奥若尔《第一奏鸣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改编自劳帕赫《第一奏鸣曲》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改编自奥若尔《第一奏鸣曲》第三乐章。

一部《红楼梦》,映射了曹雪芹的生平自传;一套“三十二”(32首钢琴奏鸣曲),隐含了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和乐思演化;于是,我们大可把这“二十七”也当作一部莫扎特自传来读,体味音乐中的莫扎特语汇。然而,所不同的是,“乐如其人”的公式在莫扎特身上被遭到了否定。因为莫扎特的人生其实是不愉的、苦涩的,而他的音乐却始终是快乐的、恬静的、无邪的、童真的。这正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莫扎特之谜”。




欢迎关注公众号:南理马千

长按图标“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点击右下方“写留言”即可发表你的见解!


喜欢请点赞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