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联盟故事>「画外有音」蒙卡奇笔下临终前的莫扎特
内容
「画外有音」蒙卡奇笔下临终前的莫扎特
專欄
米哈伊·蒙卡奇     
臨終前的莫扎特

     Mr.+        藝加之言  
 這應是我寫給自己的《安魂曲》- 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

原文刊登於香港《大公報》1月27日B6版「大公園」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位於布達山頂的匈牙利國家美術館二層,有一個專門為匈牙利最偉大畫家米哈伊·蒙卡奇(Mihály Munkácsy)所設立的長期陳列館。數十件油畫真跡在此集中展示,凡藝術愛好者前往布達佩斯都不容錯過。尤記得幾年前初次到訪時,在驚嘆於蒙卡奇寫實主義創作之深刻沙龍畫之典雅甜美肖像畫之傳神精道和歷史主題創作的氣勢恢宏之餘,有一幅未完成的油畫小稿吸引了我的注意。

    畫面描繪了一位靠在躺椅上身著米色長袍,面容消瘦臉色慘白的虛弱年輕男子,正在和面前的幾位男子當面交流。他身邊擺著一架羽管鍵琴,演奏者身後站立的三位戴著頭套身著華服男子手捧樂譜正在放聲歌唱,另一位趴在琴上的男子則注視著躺椅上的男子觀察他的狀態。躺椅背後還有一位低頭垂目的女子,畫作雖是未完成的草稿尚未完成,但仍能看出女子憂傷的神色。畫面所表現出的故事情節,直接讓我眼前浮現出了1984年的經典傳記影片《莫扎特傳》(Amadeus)中莫扎特臨終之前仍在譜寫其未完成的名作《安魂曲》的那一幕。再仔細端詳畫旁的展簽,絲毫不差。這幅創作於1886年的油畫小稿就是蒙卡奇創作的《臨終前指揮安魂曲的莫扎特》。

    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於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如畫的奧地利薩爾茨堡,於1791年12月5日在音樂之都維也納英年早逝,年僅35歲。其生活的18世紀末期浪漫主義開始萌芽,從莫扎特晚期的音樂作品中也可以一瞥端倪。到了19世紀初期,浪漫主義以不可抵擋之勢席捲整個歐洲大陸,在文學、繪畫、音樂等多領域盛放。浪漫主義思潮受康德的哲學思想影響極大,表現在藝術領域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敬畏天才;強調靈感、直覺、想像力和原創精神。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認為天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是與生俱來而不是後天學習或模仿所得。獨創性是天才的第一特質,但不包括那些毫無意義或價值的獨創。天才的獨創必須是能夠做為外人眼中的典範或準則而存在的。在這種哲學思想體系的影響下,浪漫主義時期的藝術家們大都歌頌天才,莫扎特和他未完成的《安魂曲》就此被符號化成為了天才的象徵。像安格爾和德拉克洛瓦等繪畫巨匠最推崇的均是英年早逝的莫扎特和拉斐爾,被譽為“鋼琴之王”弗朗茨·李斯特也誕生於這個時代,並在一出道便被視為最接近莫扎特的音樂天才。雖然畫作以寫實主義風格一炮而紅,出生於1844年的蒙卡奇顯然也受到了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他本人和李斯特乃是忘年交,二人互贈作品以示敬意。在他創作生涯的黃金期,他留下了多幅以臨終前莫扎特為主題的油畫、手稿和版畫。這幅收藏於匈牙利國家美術館的《臨終前指揮安魂曲的莫扎特》便是他在完成油畫成品前所創作的小稿。

    在歌劇《魔笛》首演大獲成功兩個月後,堪稱“天才代言人”的莫扎特便撒手人寰。自去世後幾百年來莫扎特的真正死因一直存在爭議,坊間也有各種神乎其神的傳言,其中最流行的當數被《莫扎特傳》拍攝的他在臨死前數月被黑衣蒙面人登門邀約《安魂曲》,以及被他那亦敵亦友的宮廷樂長薩列里(Antonio Salieri)所毒殺。事實上,黑衣蒙面人的《安魂曲》邀約則確有其事,但卻與薩列里毫無瓜葛。莫扎特並非中毒身亡,出席他葬禮為數不多的親友就包括薩列里,他甚至將襁褓中的小兒子託付給薩列里教授他音樂,可見戲說的杜撰並不能當作史料來看待。儘管莫扎特的死因至今仍在音樂史學界未能達成共識,關於其生前的最後時刻卻被不同的當事人詳盡記載了下來。在記載的所有版本中,最具說服力的當數莫扎特生前最後時刻的親歷者,好友莎克(Benedikt Schack)刊登於1827年7月25日音樂刊物上的一篇採訪。他證實莫扎特在臨終前一天下午2點確實要求他們把《安魂曲》的手稿遞到他病榻前,他自己清唱了中音部分。莎克本人像往常一樣負責完成了最高聲部;莫扎特的姐夫霍夫爾(Franz de Paula Hofer)負責男高音,戈爾(Franz Xaver Gerl)則演唱了低音部分。在演唱了《落淚之日》乐章数小節之後莫扎特開始痛哭,把樂譜放在床旁,在11個小時之後的次日凌晨1點離開了人世。這幅由米哈伊·蒙卡奇創作的《臨終前指揮安魂曲的莫扎特》油畫稿便是參照了莎克所紀錄的版本做為其靈感來源的。

    儘管被後世譽為“匈牙利最偉大的畫家”,其在世時也創造過畫作的銷售紀錄,但米哈伊·蒙卡奇始終有保留著極為嚴謹的創作過程。與卡拉瓦喬(Caravaggio)從未有任何手稿或草稿存世直接在畫布上作畫的創作方式不同,蒙卡奇在構思任何一個主題創作時都像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文藝復興大師一樣留下了大量的局部習作和草稿。蒙卡奇為創作這幅《臨終前指揮安魂曲的莫扎特》留下了數幅手稿,其中和匈牙利國家美術館相似的未完成油畫稿便不止一幅,能夠看到每幅畫稿的細微部分都有微調,且還包括莫扎特頭像以及歌者半身的局部特寫等手稿。說明蒙卡奇本人也在對構圖,人物造型和細微姿態進行不斷嘗試進而找到最佳組合。關於這幅手稿的油畫成品,據史料記載曾於1886年2月在贊助蒙卡奇的畫商查爾斯·塞德梅爾(Charles Sedelmeyer)畫廊中展出。儘管當時的藝術評論界並未給作品很高的評價,畫作在塞德梅爾的安排下仍以5萬美金的高價於1887年賣給了前密歇根州州長拉塞爾·阿爾傑,在其家族收藏至1919年之後轉手給了底特律藝術學院並收藏至今。遺憾的是,由於保存條件差導致受損嚴重,這幅需要徹底修復的畫作已經在很長時間內未曾展出過了。

    蒙卡奇曾親自在一封書信中為《臨終前指揮安魂曲的莫扎特》的油畫原作加上註解。為了表示儘可能地還原已知的歷史場景,畫中所描繪的羽管鍵琴就是今天依舊陳列在奧地利薩爾茨堡莫扎特故居博物館中他本人的遺物。“坐在羽管鍵琴旁的男子是莫扎特的朋友和學生,最終幫他續寫完成《安魂曲》的蘇斯邁爾(Franz Xaver Süssmayr);他身後的三位歌手乃是維也納歌劇院的在職成員,在左邊身著淡紫色絲綢的是莫扎特的姐夫霍費爾,他負責演唱男高音的部分;他身旁的那位一身黑色的是男低音歌手戈爾;而在背景的第三位負責高聲部的男歌手乃是莫扎特的另一位好友莎克。趴在羽管鍵琴上的是莫扎特另一位學生,也是他最好的朋友羅瑟,在他身後竊竊私語的三人其中有兩位是莫扎特的友人范·斯維騰(Van Swieten)和施坎德爾(Schikaneder),另一位則是他的主治醫生。在莫扎特身後是他的夫人康斯坦薩和大兒子。”包含上述內容的這封共兩頁紙的書信現仍收藏在底特律藝術學院的檔案庫中。誠然,收藏於匈牙利國家美術館的這幅油畫小稿盡完成了構圖和和前景人物的大致輪廓,連背景人物、所有主人公的神態描寫以及室內空間裝飾都尚未精雕細琢,但對比網絡資料中能夠查閱到的畫作成品的版畫印刷品,還是能夠與蒙卡奇所留下的文字描述相對應的。包括這幅手稿在內的幾幅油畫稿的存世,都為蒙卡奇在創作過程中的精益求精提供了充足的例證。待到有朝一日原作修復工作完成之時,世人才有機會再次近距離欣賞到重見天日的蒙卡奇《臨終前指揮安魂曲的莫扎特》,以及他筆下音樂天才莫扎特如流星般轉瞬即逝的璀璨藝術人生中的最後時刻。

      

藝加之言
微信号:Jia_artscolumn  
感謝關注“藝加之言”,歡迎大家發送語音和文字信息與我互動!
本文由王加原創撰寫,若轉載請標明作者,出處及版權所有,謝謝。
     如何添加      
若您喜歡微信內容,請點擊右上角菜單分享到朋友圈。添加帳號請在公共訂閱號中搜索"藝加之言"或微信號:Jia_artscolumn 便可添加;亦可將二維碼存儲成圖片後,在微信"掃一掃"中的右上角菜單添加圖片二維碼即可。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