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联盟故事>不知道舒伯特《摇篮曲》写作背后的故事更好!
内容
不知道舒伯特《摇篮曲》写作背后的故事更好!

帕瓦罗蒂演唱舒伯特《摇篮曲》




舒伯特与他的《摇篮曲》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浪漫派音乐早期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在他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歌曲《摇篮曲》(Wiegenlied,D.498)是他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本文在了解舒伯特本人与歌曲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歌曲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 



一、舒伯特的生平 

舒伯特的音乐启蒙是由他的父亲开始的。他的父亲是一位教区学校的校长,还是一位音乐家。他的父亲在舒伯特五岁时,就开始教授舒伯特音乐。七岁时舒伯特跟随霍尔泽教堂的乐队长-- 迈克尔・霍尔泽学习音乐,不过舒伯特那时的音乐才能已经能和迈克尔相提并论了,所以迈克尔经常被小舒伯特的才能震惊。1808年,舒伯特考进了皇家神学寄宿学校,他在学校期间接触到了大量的曲谱,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不久,当时的著名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就注意到了舒伯特的才能,并亲自教授舒伯特作曲,这也是对舒伯特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1813年舒伯特去了他父亲的学校做了一名教师,承担起了繁重的教学工作。1818年舒伯特顶着父亲的压力,从父亲的学校辞职。辞职的原因是,他想做一名“自由艺术家”。。舒伯特追求自由的性格和不屈于权贵的品格,使他在当时的环境下生活的很是窘迫。不仅得不到工作职位,黑心出版商也让他得不到充足的稿费。1828年,年仅31岁的舒伯特因为没钱,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最终因病逝世。人们按照他的嘱托,把他葬在了其崇拜了一生的偶像贝多芬的墓旁。 

舒伯特《摇篮曲》



二、摇篮曲的故事 

由于性格与抱负的原因,舒伯特生活十分贫困,甚至经常被三餐困扰。这天晚上,舒伯特又因为没钱没吃晚饭。饿极了的他就到大街上转悠,希望能碰到朋友借他点钱吃顿晚饭。但是转了好久,舒伯特都没有碰到自己的朋友。这时舒伯特看见了一家豪华餐厅,他干脆走进了进去,希望可以找口饭吃。餐厅里珠光宝气、酒池肉林,人们个个都在享受着美食。舒伯特走到一个桌子旁边,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报纸。舒伯特就随手拿起来翻看,报纸上的一首小诗吸引了他的目光。这首诗是这样写的:“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温暖的歌词让舒伯特顿时百感交集,感叹不已。歌词描绘的画面是那么美好,而自己却在为一顿饭发愁。寂寞愁闷的情绪发了舒伯特的创作灵感,他想到自己现在的窘境,又想起自己慈祥的母亲。就这样,《摇篮曲》(Wiegenlied,D.498)在舒伯特翻涌的思绪中创作了出来。歌曲创作了出来,舒伯特又想:或许能拿这首曲子换点钱呢?于是他找到了餐馆店主,把自己写的摇篮曲哼哼着唱给店主听。店主虽然不懂音乐,但是觉得舒伯特的曲子很温暖动听,就收下这首曲子,给了舒伯特一顿晚饭。《摇篮曲》就这样在世界上流传开来。 



三、摇篮曲的艺术特点 

(一)旋律美 

摇篮曲旋律虽然简洁,但是悦耳动听,让人听之非常舒服。“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旋律一响起就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和温馨的气氛。摇篮曲歌曲音域跨度不大,舒伯特仅用了九度的跨度就生动的刻画了母亲哄孩子睡觉的场面。乐曲的结构为“起、乘、转、合”,由四个乐句构成,并重复三次用不同的歌词来表现不同的意境。乐曲通过附点音符来表现摇篮摇晃的画面,通过增加装饰音来表现感情的释放。整首歌的旋律以平稳级进为主,节奏以四四拍稳定进行。 

(二)歌词美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摇篮摇着你,快快安睡。安睡在摇篮里,温暖又安逸。”这是摇篮曲第一段的歌词,描绘了一位母亲在深夜唱着歌儿哄自己的孩子入睡的场景。我们不听旋律,只是看到这首歌的歌词,也会觉得深深的母爱在我们身边。“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这位母亲在摇着摇篮的同时,肯定也在慈祥的注视着自己的孩子,那该是一种多么温情的眼神。“世上一切,幸福愿望,一切美好,全都属于你。”父母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歌词恰恰表达了母亲的这种爱意。同时,歌词与旋律结合非常紧密,舒伯特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使歌词与旋律巧妙结合,让整首歌听起来自然、温馨。 

(三)伴奏美 

《摇篮曲》这首歌的伴奏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衬托着主旋律更能表现《摇篮曲》所要表现的画面。它前两句的伴奏形式为,右手半分解和弦,左手八度低音。右手的半分解和弦是以主和弦和属七和弦交替进行,稳定与不稳定的相互交替表现了摇篮摇晃的意境。左手的八度低音,更是作为一种背景,把气氛衬托的更为祥和。第三句的伴奏改为右手柱式和弦,左手低音旋律,起到了转折的作用。第四句又回到了前两句的形式,温暖祥和的气氛又呼之而出。 

(四)意义美 

《摇篮曲》通过温馨的歌词,悦耳的旋律,适宜的伴奏,表现了世上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但是就是这一件小事,我们却能感受到天下母亲深深的母爱。母亲是给我们生命的人,同时也是养育我们的人。母亲能完全无私的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自己的孩子,并且不求任何回报,这是世界上除了家人以外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摇篮曲》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让我们想起我们的母亲,让我们感受到了深邃的母爱。 


四、结语 

舒伯特不仅才能为世人皆知,他美丽的心灵更是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他的不畏权贵,追求自由,乐观处世等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摇篮曲》这首经作品,旋律美、歌词美、意义美,值得我们去传颂,去发扬。 

【音乐编译小组原创翻译】:1、八十岁时论阿劳丨论阿劳的演奏艺术;2、八十五岁论阿劳丨他的演奏何以伟大?3、钢琴家特里福诺夫专访丨“我在游泳池里练琴”;4、十五问王羽佳丨“演出”对你意味着什么?5、王羽佳访谈丨“穿长裙?待我四十岁!”6、王羽佳专访丨她赢得了没有参加的“比赛”!7、采访阿格里奇丨“音乐必须是自然流露的事情!” 8、帕尔曼追忆海菲兹丨“这么多小提琴家都试图模仿他,但他们的演奏却成了活生生的讽刺。”;9、肖邦大赛访傅聪丨“这个比赛没有完美的玛祖卡。” 10、韩国钢琴家赵成珍访谈丨“如果我遇见肖邦……”;11、憨豆先生采访郎朗丨谈肖邦以及古典音乐普及;12、古稀之年克莱默访谈丨谈《克莱默版贝多芬协奏曲》(亨勒出版社);13、“奥伊斯特拉赫经常鼓励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丨“当代怪杰”吉顿·克莱默访谈;14、“指挥家”李云迪访谈丨“音乐源自内心,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我们一遍遍地弹奏相同的曲子,表演依然不是机械化的原因。” 15、郎朗弟子马克西姆·朗多访谈丨“郎朗对所有事物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我,当我们在一起演奏时,可以感受到创造出的音乐竟然如此欢乐!” 16、肖邦“迷妹”阿格里奇论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丨“我多么渴望去亲眼看到肖邦怎样弹琴!”;17、纽爱新总监梵志登访谈丨“我并不想被公众看作对某位作曲家有特殊癖好,演的最多或最为喜欢。” 18、埃格纳钢琴三重奏访谈丨你有父亲、母亲和孩子,等我们长大了,孩子就会成为父亲和母亲,这就是室内乐想要阐明的观点!19、华裔小提琴家侯以嘉访谈丨“没有技巧就没有表达的自由;但只关注技术,很快会变得无聊或疲劳,并失去练习专注度。” 【古典音乐译文公众号】1、作曲家拉威尔1928年演讲丨“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可能靠分析鉴定的”;2、你怎么看音乐家找工作越来越难丨大提琴家斯塔克访谈(上篇);3、他曾声明永远不在器乐演奏比赛中担任评委丨大提琴家斯塔克访谈(下篇);4、布伦德尔谈莫扎特丨到底什么让他的音乐如此奇妙? 5、被遗忘的克莱门第丨他的键盘音乐文献如何影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时期?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