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联盟故事>莫扎特23岁处于人生低谷期时写下的这首作品
内容
莫扎特23岁处于人生低谷期时写下的这首作品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K387第一乐章

  莫扎特降B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K387作于1879年,那一年对23岁的他来说可谓最失意的一年。曾在欧洲乐坛风光无限的神童早已经失去了先前的光环,然而在巴黎的他并不被人赏识,他经历了贫困、失恋、丧母等等的伤痛,让他彻底对巴黎失去了兴趣,甚至回到家乡萨尔茨堡也不能给他的心灵得到慰籍,在一般人看来,这几件事情摊上一件都够倒霉的了,何况是一块来呢?更无奈的是,他还必须留在这个大主教管理之下,如果离开,就意味着他的铁饭碗又被砸了,而当时音乐家的出路相当少,上不去,下不来,走不掉,逃不脱,1779年的温水青蛙莫扎特靠什么排遣自己的苦闷和伤痛呢?K378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的创作完成的。


以下分别是K387三个乐章的音频

  但这首作品中除了偶然的淡淡惆怅外,听不出任何的失意与不快。

  第一乐章开篇就能感受到畅快与华丽,钢琴和小提琴交相辉映,甚至都让人有钢琴更出彩的感觉,很阳光的旋律,欢快愉悦,懂与不懂音乐的人都会感同身受莫扎特希望表达的感受;

  第二乐章则用行板铺垫一种平静中,对人生的思索,钢琴和小提琴间更像是一种对答,你问我答之间仿佛在重复一个永恒的主题:To be, or not to be?这真是个让人作难的问题。

  第三乐章则很反映莫扎特自己与世无争的平和个性,在遇到大问题时他往往选择安静地退开,而用一种看似欢快的曲调让自己,更让别人忘记这一切不快。而不像贝多芬那样,不达目的则与汝偕亡。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莫扎特直到创作最后一部作品K626《安魂曲》时,他贫病交加,但表达的更多仍是对上帝的敬畏,对人生的思索,而不是抱怨和无谓的抗衡,也许他真的如庄子一样,看开了蜗牛角上斗不休的过程,也许他本性就懦弱而善良。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