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设施资讯>【今日圣乐大师】沃尔夫冈·莫扎特 逝世226周年
内容
【今日圣乐大师】沃尔夫冈·莫扎特 逝世226周年

1791年12月5日,凌晨1:00,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在卧床15天后病逝于维也纳的家中,年仅35岁。多产的天才凭借其600多部伟大的作品而被后世列入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巨头。(via @大麦古典)

(以下转自“古典音乐”)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生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时期)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


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莫扎特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其中包括: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三、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初露锋芒
(1762年~1773年)


        莫扎特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并开始作曲。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他的作品前期积极向上。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又接触到了作曲家J.S.巴赫、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等,并学习了他们的作曲技术,这使他以后能够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成熟时期
(1774年~1781年)


        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剧《假园丁》(1775年)和《牧人王》(1775年)。
        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为了另谋职位,以便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学、演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在曼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并接触到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第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不得不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

        这一时期,、1首双簧管协奏曲、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在巴黎,他还写了巴黎交响曲、交响协奏曲、管弦乐序曲、长笛和竖琴协奏曲、长笛弦乐四重奏、4首钢琴变奏曲、4首钢琴奏鸣曲等。第2次途经曼海姆时,写了一些宗教音乐、3部交响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小夜曲、嬉游曲、两架钢琴的协奏曲、3首风琴协奏曲等。1780年完成了歌剧《伊多梅纽》的创作。
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严谨,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鸣曲式第1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1主题相对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1、2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等等。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维也纳时期
(1781年~1791年)


        莫扎特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该剧于1782年7月首演,获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的情况下,同一位曼海姆音乐家的女儿康施坦丝·韦伯结了婚。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J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曲创作的经验,并写了6首弦乐四重奏赠送给海顿。

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并上演了《费加罗的婚礼》,该剧的影响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户晓。1787年《唐璜》完成并得到演出。在维也纳,莫扎特发现了J.S.巴赫的作品。他对巴赫的复调技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对他后期的创作起了重要影响。

1789年4月,贫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学生卡尔·利希诺夫斯基公爵带领,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演出。1790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1791年9月,他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其中由于病入膏肓,甚至部分由人代笔创作,终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享年35岁。


三集纪录片《莫扎特》:


1.《与生俱来的天才》


2.《对舞台的热情》


3.《第一位浪漫主义者》


       莫扎特的作品完全是其天才资质一步登天的结晶,几乎是超越了“思想”的阶段。正如神学家巴特所说的那样,他“并不想说什么,他只是唱歌,只是传出声音。因此,他不强加给听众什么,也不要求他们做出决断或者表明态度,而是让他们感到自由”。这种感受到的“自由”使听者放弃了思想,而仅仅为美音说沉醉,这种“简单”却丝毫不降低爱乐的格调,宛如一束白光,能变七色,而七色敛迹,自自然然,又最藏玄机,所以,“很多人到了最后,懂得的东西还没有他一开始的时候懂得多”(海顿语)。歌德也不解莫扎特之谜,他感叹:由于音乐完全是天生的和内在的,音乐的创作不需要从外界吸收多少营养和从生活中吸取多少经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很小就显露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即使这样,莫扎特这样的现象仍然是拥有无法解释的奇迹。


《D小调 安魂曲》:点击“阅读原文”


视频为 波兰波兹南圣安东尼·帕多瓦大教堂 的全程拉丁弥撒仪式,由 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学生合唱团 联袂 伊格纳西·简·帕德雷夫斯基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任 圣乐侍奉




【相关阅读】

莫扎特 | 与完美只差一个音符的旷世神童

【圣乐赏析】莫扎特《圣体颂》

C小调“伟大”弥撒 | 来自莫扎特内心最真诚的声音

BBC纪录片: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

最好的莫扎特 | 音乐经典集锦

莫扎特 の 萨尔茨堡的一天 | 莫扎特逝世225周年

行走萨尔茨堡 | 无处不在的莫扎特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