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设施资讯>唱片推荐 诗魂,莫扎特艺术歌曲经典录音
内容
唱片推荐 诗魂,莫扎特艺术歌曲经典录音

很难想象,在短短35年的人生中,莫扎特能够涉足如此多元的创作领域。无论是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独奏、还是歌剧(正歌剧、喜歌剧及德语、意大利语歌剧)和宗教音乐,莫扎特不仅是创作数量上惊人,更是留下了大量的杰作。


在如此海量的音乐遗产中,三十三首艺术歌曲就显得那么不起眼,以至于都很难找到完整的录音资料。

或许是因为缺少系统,这些歌曲从未以套曲的形式发表。且大多比较简单,通常没啥华丽的装饰句,有的质朴得就如一支民谣,有的也只是几句歌词的重复,实在是难以彰显声乐大师的功力。

莫扎特自己丝毫没有看重他这些歌曲的价值,它们是副产品,是从他放着歌剧和器乐作品的桌上落下的碎屑而已。

然而,另一个事实却是:莫扎特生前,歌曲的出版率几乎超越了他其他的任何体裁。自12岁青葱少年时期的《K53.致欢乐》起,到临死那年的《K598.儿童游戏》,歌曲的创作几乎贯穿了这位天才的整个人生。

可能是为聚会写上一支小歌、也可能是赠送给心爱的妹子、或许是为歌剧大作练练笔头、亦或是信手拈来地记录一下当下的心情......总之,莫扎特可能远比我们想象地迷恋这种凝练而美丽的体裁。


致欢乐 | 芭芭拉.邦妮

更重要的是,不要误以为,深沉的情感和诗意必定要通过绞尽脑汁的刻画和繁复的技巧才能达致。和那些纯粹为谋生或特定场面而定制的大作品不同,歌曲的创作不受绝对目标的限制,反而让莫扎特收获了宝贵的自由,许多私人化的情感不经意间散落在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在精神、形式上都有着完美平衡的“碎屑”中。

在那个以超越个人的“大美”为最高精神价值的古典时代,我们透过莫扎特这些时而微笑时而悲伤的诗与歌,看到了属于个人的“小美”。它们是如此迷人,又是如此不应该被忽视。它们是浪漫主义音乐黎明前的那一缕微光。


儿童游戏 | 伊丽莎白.斯瓦茨科普夫

不出二十年,弗兰茨.舒伯特就接过了莫扎特的遗产,加冕艺术歌曲之王,并正式开启了浪漫主义音乐时代。此后,伟大的德奥音乐家们,在陷入时代和美学巨变的迷惘中时,皆不约而同地以艺术歌曲回归到莫扎特所确立的传统之中。无论是罗伯特.舒曼、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还是古斯塔夫.马勒。

耐人寻味的是,对德奥浪漫主义音乐来说,艺术歌曲似乎即是最初的萌芽,又是最后的告别。1949年,饱受争议的德国作曲家理查.斯特劳斯,在历经令其万念俱灰的二战后,最终以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文本,留下了属于浪漫主义的《最后四首歌》,然后撒手人寰。

天堂中的莫扎特,笑而不语。



唱片推荐.莫扎特十六首艺术歌曲




女高音: 斯瓦茨科普夫(Elisabeth Schwarzkopf)

钢琴:季雪金(Walter Gieseking)

录音:1955

唱片编号:Columbia 33CX 1321

尽管只收录了16首歌,但在大师的录音中,我们却也很难找到如此完整的关于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合集。

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是战后最受瞩目的抒情女高音。其巨大的声望,让一批伟大的独奏者和指挥都甘为伴奏,其中包括威廉.富特文格勒、布鲁洛.瓦尔特、格伦.古尔德、埃德温.费舍尔、以及在这张唱片中当担钢琴部分的沃尔特.季雪金(20世纪伟大的印象派钢琴作品诠释者)。1955年,也正值这位日耳曼歌者嗓音状态的巅峰期。


如此“奢华”的巨星配置,大概只能在唱片工业的黄金时代才有机会得以实现。当时,两位大师都是EMI唱片公司的签约艺术家。而负责这张唱片制作的沃尔特.里格,除了身为大名鼎鼎的EMI金牌制作人外,另外一个身份,正是施瓦茨科普夫的丈夫。

作为唱片史上最声名显赫的制作人,里格曾挖掘出意大利歌剧女神玛利亚.卡拉斯、还将身处反意识形态阵营的前苏联小提琴巨匠大卫.奥依斯特拉赫带至西方,甚至让傲慢的德国指挥皇帝赫伯特.冯.卡拉扬都敬畏三分。但在和施瓦茨科普夫合作的过程中,里格却为其高贵的气质所迷倒而堕入情网,并于1953年结婚。1979年3月19日,不顾严重心脏病的里格,坚持要参加妻子在苏黎世的告别音乐会,3天后不幸去世。

伟大的歌者、伟大的钢琴巨匠和伟大的录音制作人,共同铸就了这份难以复制的经典。


  • 斯瓦茨科普夫(右)和丈夫里格(中)一起,参与了大量的唱片录制工作。画面最左,是艺术歌曲伴奏之王,杰拉德.摩尔。

k.152 | 亲切的平静

这支莫扎特唯一存世的意大利语歌曲,作于正值意大利风格声乐风行欧洲的1771年。当时才15岁的少年已然能够制造出妙不可言的旋律线条,并和钢琴伴奏配合得天衣无缝。

k.349 | 心满意足

1780年冬,莫扎特根据米勒的诗歌谱写了这支本由曼陀林伴奏的德语歌曲。钢琴在这里以乐句间的级进音型,展现了对曼陀林的模仿。音乐听上去气息单纯、简洁凝练,却不失优雅从容的古典之美。

k.596 | 渴望春天

1790年时,头疼症状已频繁出现,而妻子也罹患风湿被送去疗养。为了治病,此时事业不顺的莫扎特不得已当掉大部分值钱的银器,还欠下大笔外债。然而,希望似乎从不曾从内心中消失。1791年早春,莫扎特回归了质朴而单纯的风格,以儿童对春天的渴望为主题,写下了生命中最后的歌。


施瓦茨科普夫的音色不追求华丽、却能带来极富内涵的成熟之美。大师绝不会仓促发出任何一个音,而是始终保持着圆润、清晰和精确,似乎每一个吐词都有着自己的色调和意义。分句的节奏和旋律线都被精心打磨至完美,如同稳健而细腻的工笔画。而季雪金的钢琴也有着极为明确的存在,彰显出独立的个性,并与歌声形成近乎对等的平衡。



唱片推荐.伊丽莎白.舒曼的艺术



女高音: 伊丽莎白.舒曼(Elizabeth Schumann)

录音:1930~1945

唱片编号:HMV B005C8V6NU

如果说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是以工笔素描般精确而均衡的处理,带给我们一个具有典型古典气质的莫扎特的话。那么,这一位伊丽莎白,却能带我们进入二十世纪早期那个更为浪漫的美学时代。

由于尘封得太久,那一辈歌者留给我们的形象已愈发模糊。而深谙声乐史的爱乐人必定知道,在电影电视等新媒介尚未遍及的上世纪早期,才是声乐真正的黄金年代。那是巨星倍出的年代,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其艺术个性的多样性,也远非今日可比。


  • 伊丽莎白.舒曼(左)和理查.斯特劳斯(右)

伊丽莎白.舒曼,上世纪初德国声乐的旗帜性女高音,曾因在理查.斯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中的完美表演,让这位德国大作曲家惊叹不已,并成为其御用歌者。作曲家后来的很多唱段更是为舒曼量身定制。

只可惜,这张从78转唱片转制过来的黑胶,只收录了为数不多的几首莫扎特艺术歌曲。

k.476 | 紫罗兰

这支1785年莫扎特为歌德的诗篇写下的杰作,无论从织体、和声还是情感张力上来说,都远比其早期作品复杂得多。歌曲以一种难以言喻的细微表情,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并成为艺术歌曲史上的不朽名作。伟大的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在临终前,甚至突然将他的女学生叫到病床前,只为再听一次《紫罗兰》。


k.523 | 晚年心情

1787年5月,对莫扎特有着最持久影响力的父亲过世。拒绝被压抑的个人情感,注定要在他的艺术中找到出口。莫扎特内心所笼罩着的悲伤情绪从这支忧伤的歌曲中透射出来,浓郁的浪漫风格被注入其中。


舒曼的浪漫气质在这个录音中充分体现。特别在高音区,极为克制,初听有些暗淡,但却是渐进地带着灰度层次地从温暖厚实的中音区过渡而来,这让暗部和弱音同样充满了情感。分句上明确的顿音,带出浓郁的诗意。钢琴的配合看似轻描淡写,但却将重心交给了人声,反衬出歌的真切与纯粹。这个莫扎特,展现出深刻的抒情性,那么真实,那么与你接近


期 待

喜欢自由地畅聊音乐与艺术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微信群:黑胶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讯簿添加ID: blacklakers为好友,之后我们会拉您入群。注意:请不要在群里做生意喔。

公众号专属的微博:weibo.com/lpmusic33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和微博上面留言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