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恒
△勃拉姆斯
说起古典主义音乐,首先会联想到的便是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等人,那精炼的音乐语言,亲切、朴素的形式结构,与之相协调的是那感情、亲情、理智上高度的统一,深度的思想内容和接近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才造就出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这一风格持续了近80年之久,直至音乐天才贝多芬的去世,而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坚持在古典主因音乐道路上,被誉为德国古典主义的最终章——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生于1833年的德国汉堡,其父亲约翰·雅克是当地的一位职业乐师,时常穿梭与各类中小型晚会、演出之中,凭借自己的技艺来养家糊口。出身贫寒的勃拉姆斯受到父亲的影响,在幼年时期便十分喜爱音乐,虚心向父亲求教,学习小提琴、圆号、钢琴等多种乐器。在年仅13岁时便开始出入各种场所、酒店为舞会伴奏,在影剧院中担任父亲的副手协助完成演出,补贴家用。然而父子双双上阵还是难以维持日常开支,14岁时勃拉姆斯便开始尝试作曲,写了不少沙龙类作品,其中不乏一些舞曲、管弦乐和进行曲,在只有14岁便能完成这些作品,勃拉姆斯身上的闪光点开始逐渐显露出来,音乐上的天赋开始逐露头角,在少年时期便写出了共150部左右的作品,虽说这些作品是生活所迫,无奈于补贴家用下的产物,可是这些作品为勃拉姆斯后期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勃拉姆斯年少时的住所
勃拉姆斯在音乐创作道路上可算是突飞猛进,在他15岁时便举行了第一次的个人演奏会,并且开始脱离家庭以音乐创作演奏为生,在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离开了家乡,同小提琴家雷蒙尼动身前往欧洲各国开始旅行巡演,一方面增强技艺,另一方面游历开拓视野,打开思路。在他们游历至汉诺威的时候,勃拉姆斯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小提琴作曲家——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约瑟夫十分赞赏勃拉姆斯在音乐上的造诣,随后勃拉姆斯同约瑟夫一同前往音乐家的摇篮——德国魏玛,这座极具音乐气息的城市深深影响着勃拉姆斯,在此期间勃拉姆斯相继结识了“钢琴之王”——李斯特、“诗人音乐家”——舒曼等等一系列后巴洛克风格的音乐家,他们彼此惺惺相惜,互相交流创作心得,也就是这一系列的会见,从不同音乐大家们吸收不同思想的风格,对勃拉姆斯后期的创作生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其中舒曼对于勃拉姆斯来说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舒曼
△克拉拉
勃拉姆斯结识舒曼那年他20岁,初次来到舒曼家中的勃拉姆斯一眼就对舒曼的妻子克拉拉一见钟情,此时他们年龄相差14岁。冲动的勃拉姆斯最终被理智所战胜,已为人妻的克拉拉是勃拉姆斯一生都无法跨越的鸿沟,勃拉姆斯内心一直压抑着对克拉拉的爱,因为他尊敬如同兄长一般的老师舒曼,克拉拉又是自己的师母,在魏玛的几年间勃拉姆斯又加深了对克拉拉的爱意。此后,舒曼因精神疾病住院,在此期间勃拉姆斯一直悉心照料着舒曼和克拉拉,并没有在此期间趁虚而入,可见勃拉姆斯暗室不欺,随着病情逐渐的加重,恩师舒曼与1856年在医院中抱憾离世。
△舒曼和妻子克拉拉
△舒曼
尽管舒曼的离世,勃拉姆斯依旧如同朋友一般对待着克拉拉,把对克拉拉深深的爱意埋藏在心底,他用理智压制住了情感,最终勃拉姆斯选择使用空间的方式,把爱隔绝在绝望的思念之中,在舒曼离世的那一年,勃拉姆斯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伤心地,恩师走了,心爱的人却又是师母。离开魏玛后,勃拉姆斯又一次开启了音乐的征程,可是肉体的离开,不代表心也离去,在异国他乡,勃拉姆斯时刻惦记着克拉拉,他曾写过无数封情书,可始终都没有寄出去,他知道这份爱,只能被深深的埋葬在心底。1875年,勃拉姆斯花费数十年时间完成了《c小调钢琴四重奏》献给了克拉拉,随后又将毕生所创作的所有作品手稿都送给了这个女人,至此勃拉姆斯终生未娶,只因有你。
爱情总是来的那么突然,让人措不及防,它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势不可挡。而勃拉姆斯没有被这份欲望冲昏了头脑,爱意的洪水始终没有漫过理智的大坝,他将对克拉拉所有的爱恋都转化为了音乐,使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勃拉姆斯曾说过:“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勃拉姆斯手稿
离开魏玛后,勃拉姆斯开始频繁往来与汉堡与代特莫尔德大公国之间,一边在家乡汉堡担任女生合唱团指挥一职,一边在代特莫尔德担任宫廷教师及指挥。自此期间勃拉姆斯还是没有停止在音乐上的创作,他将德国古典音乐主义的理解到了极致。这样的时光持续了整整6年,在1862年,勃拉姆斯第一次来到了音乐殿堂——维也纳,在这里他度过了整个寒冬,于次年被维也纳宫廷合唱团任命为总指挥,勃拉姆斯欣然答应下来,可是没过多久他辞去了指挥一职,尽管辞去职务勃拉姆斯还是被维也纳这丰富的音乐气息所吸引,从此定居维也纳,开始了后半生的音乐创作。在维也纳发展的期间,这里独特的音乐氛围,更加丰富了勃拉姆斯在艺术上的个性、风格,在维也纳这汇聚大咖的城市,也将勃拉姆斯推向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享誉盛名。随着勃拉姆斯声名鹊起,1872年他被任命为至今都享誉世界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该协会成立于1812年,著名音乐天才贝多芬,音乐巨匠舒伯特都曾是这里的会员。在此期间勃拉姆斯又创作了巨量的音乐作品,甚至部分作品一直影响着古典音乐的发展,1868年35岁的勃拉姆斯完成了他最出名的合唱曲《德意志安魂曲》,此曲被当时认为是19世纪影响最深刻、最重要的合唱曲之一,这使得勃拉姆斯名声大噪,一举称为德国作曲家之首。
△勃拉姆斯博物馆
△勃拉姆斯与约翰·施特劳斯的妻子
△勃拉姆斯与约翰·施特劳斯
△一病不起的勃拉姆斯
获得了成功与名声的勃拉姆斯开始在维也纳安享晚年生活,平静又安逸。可总会是不是因为孤独而感到悲伤,什么时候兴致来了便沉浸在创作的感觉之中,不再为了生计从而疯狂创作。可勃拉姆斯的脾气生性怪异,得罪过不少好友,唯独约翰·施特劳斯相交甚好,两人时常交流在圆舞曲方面的心得,相互影响。1896年,63岁的勃拉姆斯拖着被病魔缠身的躯体动身前往欧洲,没人知道要去做什么。从瑞士转乘向法兰克福参加一场葬礼,可是天公不作美,慌忙之中他坐上了反方向的列车,随着列车的启动,愈行愈远,当他最终感到法兰克福的时候,葬礼早已结束,孤独的坟墓下埋藏的是他一辈子的人。天不知怎么的灰暗了下来,勃拉姆斯拖着疲惫的身躯,挺直了腰板,将小提琴架在了肩上,拉了一首不为人知的曲目,两行清泪从眉目间流露,诉说着40年的思念。而听者,只有那墓中人——克拉拉。
△勃拉姆斯纪念像
△位于维也纳的勃拉姆斯墓碑
秋爷
「之道」 「之器」 「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