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同业动态>2018年第一周,我们选择独辟蹊径 | 保加利亚音乐节&波罗的海音乐节系列
内容
2018年第一周,我们选择独辟蹊径 | 保加利亚音乐节&波罗的海音乐节系列

2018年的第一期《947爱乐厅-欧洲现场》的节目导赏,我们仍将关注音乐节。只是对于很多人,听闻“保加利亚”和“波罗的海”这两个地方,总会觉得离古典音乐有些遥远。这样的感觉其实不无道理,而导赏的目的也在于此,将陌生的、冷门的进行一番解构,也许结果就不同了呢?



辞旧之际,我们首先想选择其中的两首曲子,聊聊“告别”这件事。拉赫玛尼诺夫的两首同名作品,标题虽被冠以“悲歌”,看似肃穆,但都属于他创作初期的杰作,并在一年内完成。两部作品的作曲动机并不一致,第一部单乐章《g小调第一钢琴三重奏“悲歌”》虽然写的更早,但因为在拉赫还在世时并没有出版,以至于一度被人遗忘,直至上世纪40年代才以“遗作”的形式问世。事实上,在这部作品里,并没有指定的悲叹对象,但从贯穿整曲的哀伤情绪以及乐曲的结构来看,倒有点模仿了柴可夫斯基的同类作品《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纪念尼科莱·鲁宾斯坦)。

尼科莱·鲁宾斯坦


有了这样对前辈的致敬,第二首《d小调第二钢琴三重奏“悲歌”》就直观明了了不少,1893年秋天,当听到柴可夫斯基去世的消息后,拉赫怀着沉痛的心情着手于此曲的写作。


悲凄的挽歌风格,从第一乐章中钢琴奏出的形似沉重的送葬步伐就可见一斑,而悲观的情绪仿佛蔓延了整首曲子,甚至连聆听者,都能感受到这位年轻作曲家当时的失落和内心的苦楚。到了第三乐章,绝望的情绪似乎一度转换成了发泄,内心的泪如雨下,通过指尖对钢琴键盘的敲打来演绎,但无奈斯人已去,终究,三件乐器在最弱音的合奏中结束全曲,这也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息方式了。


不开心的事,就留在昨天吧。纵然从音乐中可以折射万千情感,但最终目的,都离不开对美好的向往。在迎新之时,莫扎特的音乐怎可少?俄罗斯钢琴家皮萨列夫,曾在1991年萨尔茨堡国际莫扎特比赛中获得大奖,此番带来的两首独奏作品令人期待。《D大调回旋曲》借用了些许巴赫《D大调五重奏》的旋律,莫扎特发挥自己的天才性,将轻松优雅、精致有趣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并周期性地重复着这种愉悦。《d小调幻想曲》,这部作品是否为莫扎特亲自完成,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不仅因为莫扎特的相关手稿没有被找到,即使在1804年出版发行时,依然少了最后的十小节(两年后再版时才续完),但迷人的风格和充满即兴的乐思,以略带巴洛克风格起始,随之情绪发展越发自然流畅,并用欢乐的D大调以结尾,又无不让人深感这音乐出自一位天才之手。


此外,皮萨列夫将和著名的鲍罗丁四重奏一起带来两部作品,其中包括莫扎特的《g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1785年,出版商霍夫迈斯特向莫扎特委约了三部钢琴四重奏,于是莫扎特顺水推舟的在传统的钢琴三重奏基础上,加入了自己最喜爱的乐器:中提琴。但在当时看来,这部作品太难了,音乐的复杂度令演奏家望而却步,也令出版商出尔反尔,取消了这个委约。尽管发生了种种波折,却难掩这部作品的精彩。

在莫扎特的作品中,“g小调”似乎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的两部相关交响作品情绪上都颇为激烈,也极尽“狂飙”之能事:《g小调第25交响曲》和《g小调第40交响曲》。如果大家看过那部经典的人物传记电影《莫扎特传》,就会对剧情一开始那段背景音乐印象深刻,被刻画成莫扎特“死敌”的萨列里企图时被仆人发现,《第25交响曲》第一乐章响起,给人以不安之感,而这也成为了整部电影的开场音乐,《第40交响曲》更是莫扎特晚期交响三部曲之一。



聊完了拉赫玛尼诺夫和莫扎特的相关作品,我们已然完成了一个情绪的转换。下面,我们将稍稍解读节目中的几大“冷门”项,望带来更好的聆听感受。


不知大家是否听了上周五《947爱乐厅-欧洲现场》节目?女指挥家苏珊娜·马尔基携手柏林爱乐乐团,带来了西贝柳斯、巴托克、布索尼等作曲家的作品。放眼整个乐坛,女指挥依然过于稀有,但只要站在指挥台上,必然“男女平等”。马尔基就是这么一位卓越的指挥家,本周她将带领亲兵赫尔辛基爱乐乐团,继续呈现原汁原味的“芬兰之声”—西贝柳斯的最后一部交响作品,单乐章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



“作为指挥,你必须务实地对待音乐”马尔基曾这么说道。这位务实的指挥家同样好学,她曾于上世纪90年代担任瑞典哥德堡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当时乐团总监为尼姆·雅尔维。除此之外,一些优秀的指挥家参与了乐团的客席,从那时起,马尔基就仔细琢磨起“指挥如何让乐队的声音发生变化、如何与乐队更好的互动”这件事,这样的近距离观摩不仅有趣,也着实为她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2004年在琉森音乐上的展露头角,她的指挥事业也步入了正轨。从2017乐季开始,她被洛杉矶爱乐聘任为客席指挥,同时与克里夫兰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有深入合作,由此可见,她的指挥舞台也日益扩大。



另一个冷门则是一部作品,来自于当代奥地利女作曲家奥尔加·纽沃斯。前不久,有一部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在中国上映,讲述了发生在奇妙世界中的一段段冒险故事,而这部与《旋转木马/没有指针的钟》在作曲意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作曲家有一晚梦到了自己从未谋面的祖父,在多瑙河畔的草地上用老式录音机为她播放一首又一首歌曲,并告诉她:对于奥地利,他始终是个外人而无法融入,他的故事都在这些歌曲里。作曲家对这个梦境非常激动,随之投入创作,用管弦乐队营造出了一种离奇的超现实气氛,并夹糅了许多不同歌曲的旋律片段,从而试图再现出那场梦境的画面。在梦境以及这首作品中,记忆的碎片如同旋转木马般,消失着又重现着。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是在2011年,作曲家应维也纳爱乐乐团之邀,为马勒逝世100周年委约创作的。如果你也是一名马勒迷,能否感受到其中的精妙之处呢?


最后一个冷门就是保加利亚的古典音乐了。保加利亚受奥斯曼帝国统治长达500年后,1877年俄土战争(俄国希望打开通往地中海的道路,,这也是保加利亚的音乐艺术起步较晚的原因。、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较大,但保加利亚自身的民族音乐仍然不容忽视。



获得自由后,一批有想法的音乐家开始行动起来,不仅继续对民族音乐发扬光大,还赴各个音乐重镇学习取经,接受西方音乐的正统培训,博采众长。潘乔·弗拉季格罗夫就是其中代表,这位著名的作曲家早年曾在柏林学习,而本周我们将听到他的《保加利亚狂想曲》,这首侠义英武的曲子也被誉为“保加利亚版的肖邦《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


艺术的发展充满着不经意,我们陌生的,未必就不伟大。本周的“波罗的海音乐节”,也特别有意思。与往年一样,今年的音乐节主题依然是环境保护,而这个音乐节的创立初衷居然也是此。芬兰指挥家萨洛宁,面对赫尔辛基日益被污染的河水,发愿创办了这个音乐节,以便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关注起身边的自然环境,承担更多的职责。



新年伊始,我们以这些冷门元素开场,也希望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欣赏维度。


每天20:00,我们都会为您带来一场空中音乐会,所有音乐会由欧洲广播联盟(EBU)授权提供。锁定“947爱乐厅-欧洲现场”,就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FM94.7经典947。具体收听办法可参考本文底部。

索菲亚音乐周国际音乐节

2018/1/1(周一)20:00 放送

 

第一场

索菲亚四重奏

钢琴:伊弗吉尼·伯詹诺夫


德沃夏克《A大调第二钢琴五重奏》


第二场

鲍罗丁四重奏

钢琴:安德烈·皮萨列夫


莫扎特《d小调幻想曲》

莫扎特《D大调回旋曲》

莫扎特《g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

德沃夏克《A大调第一钢琴五重奏》



瓦尔纳夏季国际音乐节   

2018/1/2(周二)20:00 放送


指挥:埃米尔·塔巴克夫

大提琴:曹永昌

小提琴:明乔·明切夫

钢琴:伊弗吉尼·伯詹诺夫

瓦尔纳爱乐乐团


潘乔·弗拉季格罗夫《保加利亚狂想曲“瓦尔达尔”》

贝多芬《C大调三重协奏曲 》

埃米尔·塔巴克夫《五首保加利亚舞曲》



瓦尔纳夏季国际音乐节

2018/1/3(周三)20:00 放送


小提琴:拉娜·特罗托夫斯基

钢琴家卢米尔·安格洛


贝多芬《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三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

爱德华·纳布拉夫尼克《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瓦尔纳夏季国际音乐节

2018/1/4(周四)20:00 放送


小提琴:斯飞特麟·卢塞夫

大提琴:格扎维埃·菲利普斯

钢琴:埃琳娜·罗萨娜娃


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第一钢琴三重奏“悲歌”》

肖斯塔科维奇《e小调第二钢琴三重奏》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二钢琴三重奏“悲歌”》



瓦尔纳夏季国际音乐节

 2018/1/5(周五)20:00 放送

    

指挥:内登·托多罗夫

小提琴:斯飞特麟·卢塞夫

大提琴:格扎维埃·菲利普斯

索菲亚爱乐乐团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



波罗的海音乐节

2018/1/6(周六)20:00 放送

 

指挥:苏珊娜·马尔基

男高音:西蒙·奥尼尔

女低音:格希尔·朗伯格

赫尔辛基爱乐乐团


西贝柳斯《C大调第七交响曲》

马勒《大地之歌》



波罗的海音乐节

2018/1/7(周日)20:00 放送


指挥:丹尼尔·哈丁

瑞典广播交响乐团


奥尔加·纽沃斯《旋转木马/没有指针的钟》

马勒《a小调第六交响曲》

撰稿:x0

编辑:应玥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