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同业动态>莫扎特献给母亲的奏鸣曲,感人至深~
内容
莫扎特献给母亲的奏鸣曲,感人至深~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快乐的少年期,没有快乐的青年生涯,甚至没有机会活到中年,三十五岁便匆匆早逝 。



   但是他的音乐听起来却永远那么快活愉悦,太多的将莫扎特刻画成天使般神童的故事。


   想起莫扎特,好像眼前就浮现文艺复兴名画中爱神丘比特的模样,永远天真,永远抱着游戏的兴味。


   短暂的一生中,莫扎特以其热爱音乐的职业态度,创作了标新立异、智慧与自然紧密结合的钢琴奏鸣曲,这使他悠然自得的神情、气质贯穿在轻盈和柔美的旋律中,溶解在崇高的音符中。


      莫扎特的天才正是懂得吸收音乐艺术中的一切精华而弃其糟粕,以那颗敏感而善良的心不断的求索和探寻,并善于综合各地不同风格于一体,形成他独特的表现生活真情实感的风格。




出生于古典主义时期,受限于时代的束缚。当时的音乐要为王公贵族服务,他人生中的悲哀痛苦以及生命的悲凉只能藏于浮华的背后。







K. 310 , 这首钢琴奏鸣曲里有一个“不能”悲哀的莫扎特。挣扎于时代的限制里,为亡母而作,为自己而作。



1778年,莫扎特22岁,母亲玛丽亚随他一起到巴黎寻找机会,但是在7月3日晚上,母亲突然因病故去,莫扎特感到异常难过。至此,母亲玛丽亚从莫扎特的人生当中消失。


母亲的突然离世,对莫扎特来说无疑伤害巨大。但最深沉的哀伤,他却用最轻快恬静的音符来表达,没有浮夸的娇柔捏造,没有暴风骤雨里的疾驰。


这首奏鸣曲作于1778年莫扎特母亲客死巴黎之后。


1778年是莫扎特一生中喜怒哀乐、情绪起伏较激烈的一年;


1778年在莫扎特一生中是个转折的年份,是“我的母亲过了世---我再也没有了妈妈”的困惑年;


1778年也是莫扎特呼唤上帝最热烈、最虔诚的一段时间。


7月3日,他从巴黎给朋友写信:“……我是在深夜2点给你写信。----我得告诉你,我的母亲,我最亲爱的母亲,已经走了!上帝把她招了回去。他收容了她,我心里很明白这一层意思。----我只有顺从上帝的意愿。他把母亲赐给了我,这回也是他的力量把母亲从我身边招回去。……她走时就像一盏灯灭了。……这是上帝的意愿”。这段自白也道出了莫扎特对于死亡的看法,它是那样坦然、达观和心平气和的对待一个“死”字。


1778年莫扎特强烈感受自身存在的偶然,自己地位的卑微和孤立无助,他只好跑到音乐创作中去寻找抗拒命运的力量。


感情出于心渊,表于肤浅。这是种怎么样的心灵境地?生命历程的苦难,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忍耐力?


那以后的一段时期,莫扎特过得很不愉快,前景黯淡,巴黎复杂的社会生活及激烈的文艺论战以及自由和广阔的思想观念是德国和奥地利那种闭塞生活所不能比的,面对着一个崭新的文化环境,加上他自己经济窘困,这些苦难、痛心、悲伤以及他力图从中解脱的挣扎,在曲中是得到了深刻的反映。因此,这首奏鸣曲又称为《巴黎奏鸣曲》。


他的悲伤在写给父亲的信上可以看到:“请您像我一样悲痛吧!从心底里痛苦吧!请上天保佑!请您也照我这样做吧!”这首奏鸣曲的背后有隐痛,有纤悲,它好像反映了当时莫扎特的紧张心情,也预示了丧母这一意外变故而充满的紧张感。


不过,弹奏这首作品,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莫扎特的音乐表面上是纯洁的、美好的,但里面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宽容,在逆境中抵御不幸,是笑声中的哭声。莫扎特的音乐是爱神对受伤心灵的抚慰,而且这抚慰是极精神化的。这给了人们很大的震撼和启发,更加感受到了莫扎特音乐的魅力所在。


就让我们来静静的聆听吧,聆听莫扎特……


联系我们:0532-85764419

官方网址:www.zhengyipiano.com

官方邮箱:1115650111@qq.com


地址:市南区宁夏路268号出入境管理局旁100米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