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联盟故事>莫扎特的《魔笛》,蕴藏了多少魔力?
内容
莫扎特的《魔笛》,蕴藏了多少魔力?


莫扎特的歌剧《魔笛》

究竟有什么魔力?


它的故事情节虽取自与类似童话的题材,但音乐本身却具有相当的深度。透过莫扎特巧夺天工的智慧——以德奥民歌风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器乐曲等不同的方式——将剧中人物性格生动的勾勒出来。



第一层魔力
神来之笔的人物形象


人物一:欢快的“捕鸟人”


"捕鸟人"帕帕基诺虽然在剧中并不算绝对的主角,但这个角色本身必定会令人印象深刻,因为他是贯穿全剧的重要的喜剧元素。在传统的舞台布景演出中,他通常会身着浑身粘满羽毛的衣服进行“伪装”(因为他要捕鸟),并吹着只有五个音(Do、Re、Mi、Fa、Sol)的小排笛上场——这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他出现在剧中十分醒耳的音乐记号——虽然这个角色演唱的音域或些许狭窄,但他将原汁原味的为观众呈现出德奥民间民谣风格的音乐,质朴且打动人心。


第一幕中帕帕基诺的咏叹调《Der Vogelfänger bin ich ja(我是一个捕鸟人)》,所展现的活泼生动,清楚的呈现出角色乐观快活的性格,也传递出德奥民风的纯朴、乐观与幽默的性格。


人物二:庄严的祭司


祭司萨拉斯托以及烘托他出场的众祭司,充满了庄严与肃穆,不同于相对帕帕基诺的轻松活泼。



第二幕萨拉斯托演唱的咏叹调《In diesen heil'gen Hallen(在这神圣的宙堂里)》,沉稳且值得信赖的唱出:“在这神圣殿堂上,没有所谓的报复与仇恨可言。”隐隐中展现了正义与希望所带来的强大生命力。




人物三:最强花腔女高音——夜后


夜后是《魔笛》中最突出的角色,也是最有意大利正歌剧色彩的角色。夜后在舞台上的表现好坏与否,甚至可以说会直接影响到全剧整体的演出效果



第一幕的宣叙调——咏叹调《O zittre nicht, mein lieber Sohn!(不要害怕,我的孩子)》:由抒情到花腔,“循循善诱”的告诉王子塔米诺如果把自己女儿帕米娜营救出来,就将帕米娜许配给他。

第二幕中咏叹调《Der Hö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我心如地狱般燃烧的火焰)》:她塞给女儿帕米娜一把短剑并警告道:“死与绝望在眼前闪动,若不杀死萨拉斯托,你就不再是我女儿。”在极高音域快速的跳音、断音、咏叹,令人听来血脉贲张。此曲也是花腔女高音咏叹调史上绝对屈指可数的炫技名曲。莫扎特以华丽的旋律毫无保留的展现出夜后从善到恶、从乞求到跋扈的心境转换,戏剧人物内心形象的勾画堪称神来之笔。



第二层魔力
数不胜数的经典唱段


《魔笛》第二幕终曲的倒数第三段《Papagena, Papagena, Papagena!(帕帕基娜,帕帕基娜,帕帕基娜!)》,短短几分钟内,淋漓尽致的为观众传递出帕帕基诺内心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当帕帕基诺因为没有见到心上人帕帕基娜而想着自寻短见的时候,天上飘下来的三位仙童提示他摇一摇他手中的魔铃就能见到帕帕基娜了,而后引出了帕帕基诺与帕帕基娜相见后谐谑的二重唱,帕帕基诺最终如愿以偿。



其实,“魔铃”在剧中不止出现了一次,比如在第二幕帕帕基诺的咏叹调《Ein Mädchen oder Weibchen wünscht Papageno sich(帕帕基诺想要个小女孩或娇妻)》中,帕帕基诺就是边摇着魔铃边娓娓道来自己心目中娇妻的美丽形象。



另外,乐圣贝多芬也被《魔笛》中的音乐着迷和倾倒,曾以剧中两个唱段:第一幕帕米娜与塔米诺的二重唱《Bei Männern, welche Liebe fühlen》与第二幕帕帕基诺的咏叹调《Ein Mädchen oder Weibchen wünscht Papageno sich》为主题,写作了两首为大提琴与钢琴二重奏的变奏曲。

♪ Beethoven, WoO 46

♪ Beethoven, Op.66



此剧的特色,实在多的不胜枚举:使我们可以感受到童话般单纯世界的帕帕基诺的歌声;兼备着尊严与人性的大祭司萨拉斯妥的咏叹调与众祭司的合唱;用意大利正歌剧的冷峻样式写成的夜后的咏叹调;还有用喜剧基调构思的谐歌剧般的帕帕基诺和帕帕基娜的二重唱等等。


由此看来,莫扎特的音乐不但明朗易懂,亦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我们能从他的音乐中读到质朴、幽默、乐观、善良……这都是延续音乐乃至艺术无限生命力的强大动力。



第三层魔力
创意不断的新版本



德国柏林喜歌剧院&英国1927剧团


德国柏林喜歌剧院与英国1927剧团合力创作的《魔笛》是近两年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一部创新版。新版《魔笛》舍弃了繁复且固定且物化的布景,运用新进的舞台手法与艺术视角,通过动画默剧的表现手法,让曾经只能靠人工装扮的野兽通过多媒体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舞台上:花儿如魔术般在慢镜头中缓缓开放,大象漂浮在鸡尾酒杯上,笛子在空中飞翔,铃铛跳跃舞动……精妙的动画技术,专业的歌剧演员,与莫扎特神来之笔的音乐旋律,共同在舞台上呈现出一个奇幻美妙的世界。


7月21日至23日

这版魔笛将首次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柏林喜歌剧院建立于1892年。作为20世纪20年代轻歌剧、讽刺歌剧的引导者,柏林喜歌剧院用新的舞台手法与艺术视角编排过一些著名的经典剧目,剧院至今仍是当代音乐剧导演们评价自己作品是否跟上潮流的重要标准。


作为引领潮流的剧院之一,柏林喜歌剧院的国际影响力极高,许多艺术家们都在柏林喜歌剧院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包括著名歌剧导演格茨·弗里德里希、哈里·库普费尔、指挥家大师奥托·克伦佩勒、库特·马舒尔和基里尔·彼得连科等,都在这里取得过辉煌成就。




英国1927剧团被誉为英国戏剧的新锐,长于以黑色幽默针砭时弊,曾获8项英国戏剧大奖、纽约戏剧协会奖和澳大利亚绿屋奖提名。剧团艺术风格是戏剧、电影、动漫和音乐的完美混搭,作品有着电影般的魔幻效果。


1927剧团的巡演足迹迄今已遍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斯里兰卡、德国、斯洛文尼亚、新加波、澳门、爱尔兰和韩国。继《邪恶和深蓝色的海》后,1927剧团创作了《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于2010年10月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首演。剧团的第三部作品——和德国喜歌剧院合作的《魔笛》于2012年12月在柏林首演。

 



演出信息


德国柏林喜歌剧院&英国1927剧团

莫扎特歌剧《魔笛》


演出时间:7月21日-7月23日19:30
演出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大剧场
演出时长: 165分钟(中场休息25分钟)
演出票价:2080/1680/1380/1080/880/680/380/180
购票电话:400-635-3355



▼ 扫码购票 ▼






古典音乐全媒体

《橄榄古典音乐》


Q:我们有哪些产品?
A:微信公众号、杂志、沙龙、电台、视频、音乐周边
Q:我们有哪些微信号?
A:橄榄古典音乐、橄榄钢琴课堂、古典与爵士、橄榄戏剧
Q:合作、投稿?
A: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商品

冬季刊发售

秋季刊来袭

杂志背后心血

音乐启蒙

名人名家

西方音乐史

钢琴教育

热门文章

奥斯卡获奖配乐

惠特尼·休斯顿经典

母亲节专题

伏尔塔瓦河

再读傅雷家书

爱出轨的李斯特

马友友的真诚之声

橄榄乐谈

张昊辰
郎朗

王健
黄蒙拉

陈洁

品读

梅纽因逝世纪念

略谈10位指挥家

音乐与芭蕾创新

李斯特遗失作品

中国民乐走向世界


Tips:猛戳阅读原文购买《橄榄古典音乐》杂志。当天16:00前下单默认第二个工作日发货。微店上购买的杂志物流有任何问题,请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手机/13601977457(尽量短信)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