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联盟故事>朱践耳:圆梦
内容
朱践耳:圆梦



探索者的路是漫长的

探索者的心是孤独的

探索者的磨难是无尽的

探索者的精神是永恒的

——朱践耳《第八交响曲“求索”》题


尚音爱乐

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作品27-1


SymphonyNo.1 op.27 - I 






朱践耳:圆梦

朱践耳/

尚音爱乐&上海音乐出版社

 


十九世纪末,曾有人声称“上帝死了后来,又有人声称“交响曲死了”。

 

我至今仍沉溺于交响曲的创作,是否有点迂腐?落伍?

 

我以为,作为“上帝"的交响曲,也许死了。但寄托平常人心声的交响曲,不会死亡,毕竟人性是永恒的主题,独具创造个性的交响曲,也不会死亡,“变化不一不主故常",自由自在,天马行空,其中就蕴蓄着无限的生命力。就我个人而言,“交响梦",将近六十个春秋,时断时续,几起几落,此梦不圆,也是不会死心的。

 

我的“交响梦"始于1942年。靠着借来的小收音机,从广播中听了不少交响名曲,在我多年卧病中,它成了唯一的精神伴侣。当时的上海,正处于日本侵略军的统治下。一些亲友已先后去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唯独我一人躺在病床上,备受心灵痛苦的煎敖从悲多芬、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中我找到了感情寄托,得到了鼓舞。由此竟萌发了像聂耳那样的想法,也能去苏联学作曲,学习写交响曲。甚至还构思了一首民族解放交响诗(思路显然来自柴氏的《1 8 1 2》)。当然,那是非常幼稚可笑的痴心妄想。再说,冷峻的现实也容不得任何梦想的存在。


这中间还包含有另一个梦,即“革命梦"。三年后,1945年,病有所好转,我就急不可待地奔赴抗日根据地,毅然投笔从戎。由此,自觉地舍弃了“交响梦,一心一意去实现“革命梦",或说是投身于革命现实,需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激情满怀。这样一直干了十年。然而,单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当转业到电影厂写电影音乐时,就遇到了新问题。由于是业余自学水平,再加上观念的封闭和狭隘,创作上愈来愈感到力不从心,产生了危机感和失落感,甚至怀疑自己究竟还能否继续从事音乐创作。

 

正在这当口,意外地传来个好消息:1955年选派留学苏联的名单中居然会有我!这是我首次踏进音乐专业学校的大门。虽然三十三岁才当上大学生,却迎来了人生中关键性的转机,使我从文工团的业余水平提高到专业作曲水平。留学时所写的十七首作品中有部是交响音乐,其中二部(包括五个乐章的大型毕业作品)居然被苏联国家电台看中而录音收藏。这宝贵的五年成为我第一个创作丰收期,给我的鼓舞极大。于是“交响梦又起死回生,使我增强了信心,满怀抱负,打算按照五年来所探索的路子走下去,为创造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世界水平的中国交响曲而大干一番。

 

不料,1960年回国后,梦想就破灭了。虽再三要求到交响乐团工作,始终不获批准。再者,在那特殊的六十年代整个大环境下,我的创作探索和理想显得很不合时宜,在交响乐创作方面更难找到共识,艺术观念、价值取向都截然不同。我深感迷惘、苦恼,交响乐只好搁笔不写,而改写应时的歌曲和合唱,有时还是集体作曲。几年后,来了,更是荒谬绝伦。可悲的是,我的思想竟然也完全颠倒过来,彻底否定了自己,也否定了“交响梦"


"结束,我才逐渐清醒过来。这时,终于批准我调人上海交响乐团。从1978年起,才又重新拣起那丢失了十八年的“交响梦",一点一点恢复和练习交响音乐的写作。尤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我得以接触到不少新观念、新思维,补上了现代音乐一课,又多次深人生活,在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中发现了过去从未注意到的新的天地,新的美。音乐理念从此起了根本性的变化,摆脱了陈旧的音乐思维的束缚,树立了现代意识。1985年,已过花甲,才开始动手写作第一号交响曲。特别幸运的是,每部作品都能由上海交响乐团首演或录音,使我得以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从而形成我第一个创作丰收期。

 

回首人生历程,痛感沉迷太深,盲从太久,不胜愧疚。不过,从另一角度看,得失往往又是相依的。正是那十八年的断层,才促使我反省和忏悔,心灵受到极大震撼,终于,找回了失落已久的自我,懂得了如何以主体意识来观察和思考一切,这对艺术创作来说是多么必要。同时,也激活了强烈的乐思冲动和创作渴望,如同压抑多年的火山突然喷发那样,内心有太多的感触和情愫,要一吐为快,而且一发不可收。这二十多年的第二个丰收期和第一个相比较,是一大飞跃,作品的内涵、形式和技法,都有了更为深与广的开掘,量与质的提升。

 

这本集子所收的十部交响曲和一部小交响曲,凝聚着我大半辈子以来对世界、对历史、对社会生活的反思和顿悟,对人间沧桑的叹喟,深含悲天悯人的情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我的全部交响曲只有一个主旨:求索。对人性真谛、对人类命运的不断求索;对音乐语言、对表述方式的不断求索。

 

尽管我的创作历来都是来自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但以1980年为分界线,可以看出,前后有着某些不同。在创作观念上,以前是着眼于反映生活,再现生活;而现在是立足于袒露心灵,展现人性。在对待生活的看法上,以前仅止于肤浅的、甚至是已被粉饰了的表象,有些作品则是人云亦云式的“拷贝",某些所谓“贴近生活"的作品更是如此;而现在则用批判和分析的眼光,对生活本质加以历史的反省,哲理的探究,然后通过自己的审美体验,幻化为具有个性特色的音乐。作品既来自生活,又超越生活,超越时空。或者说,既是“人世"的,又是“出世"的。在创作出发点上,以前往往带有一定的实用性,而现在主要是出自纯真纯情的内心需要(虽曾有人评说:“作品写出了每个人的甜酸苦辣。")。在思维方式上,以前往往非此即彼,黑白分明,较为浅露直白,现在则是多义多样,交叉复合,追求含蓄深刻。在民族性方面,以前着眼于表层的旋律形态,现在更多关注深层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底蕴。在创作手法的探索上,以前仅止于继承中发展,而现在则在开拓中创新。每部作品我都力求找到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构思.独特的笔法,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更新。

 

我主张“兼容并蓄,立足超越"。举凡中国的民间音乐,文人音乐,戏曲音乐,宗教音乐等等皆可兼容并蓄;书法,国画,诗词,戏剧等等皆可触类旁通。尽可能地增厚作品的文化涵量。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不论古今中外,都可拿来,为我所用。当然,首先必须扎根于中国。这不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对本土文化有一种天然的、独具优势的亲和力,而且,从发展前景来看,西方音乐似乎已面临困境,资源几乎开掘殆尽,相比之下,东方音乐(特别是中国音乐)却还有大片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蕴藏着无比丰富的、不可取代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可以大有作为,前途无限。

 

总之,归根结蒂是要立足于超越,立足于创造,立足于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要使音乐真正成为“心乐",使作品达到“真、深、精、新这是更高层次的“交响梦",毕生也难圆。

 

正因如此,生命不止,就追求不息。

 

人生如梦,如梦人生。无梦之人生,是庸庸碌碌的,浑浑噩噩的。有梦之人生,是多姿多彩的,有滋有味的。我珍惜自己的梦。

 

这本曲集和唱片的得以出版,有赖于音乐界的朋友们、同行们以及有关组织的鼎力相助,特别是上海音乐家协会的倡议,并和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交响乐团的共同筹划,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朱践耳作品年表


Op1《艺术歌曲七首》 19401944

Op2a中国民乐器和小型管弦乐队 《翻身的日子》(1953

Op2b管弦乐《欢欣的日子》 Op2a的改编)(19532005

Op2c小提琴小组,钢琴伴奏《欢欣的日子》 19531973

Op3民歌独唱改编二首: 《青草发芽》、 《打连成》 1955

Op钢琴前奏曲二首: 《告诉你》、 《流水》 1955

Op5独奏与钢琴三首:大提琴《牧羊人》、 双簧管《春天的歌》、舞曲《小提琴》 1956 Op6钢琴独奏《主题与变奏》 1956

Op7内蒙民歌:混声合唱 《嘎达梅林》 1956

Op8a《弦乐四重奏》 (四个乐章,1957

Op8b弦乐合奏《弦乐三折》 (四重奏的后三个乐章,1980

Op9 N1无伴奏合唱《想亲亲》 N2《练声曲》 1957

Op10管弦乐《节日序曲》 1958

Op11钢琴叙事诗《思凡》 1958

Op12a三重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 两乐章 1958

Op12b管弦乐《壮士行》 (三重奏的改编扩展,1996

Op13交响诗《祖国颂》 1959

Op14交响曲—— 大合唱《英雄的诗篇》 19591960

Op15钢琴独奏《云南民歌五首》 1962

Op16管弦乐《南海渔歌》第一组曲 (四个乐章,19652003

Op17管弦乐《南海渔歌》第二组曲 (四个乐章,19652004

Op18弦乐合奏《怀念》 1978

Op19钢琴小品二首: 《摇篮曲》、 《小诙谐曲》 19651987

Op20声乐套曲《骨肉情》 (女中音独唱,三个乐章,1979

Op21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献身的勇士》 1980

Op22无伴奏合唱套曲《绿油油的水乡》 (四个乐章,1981

Op23交响组曲《黔岭素描》 (四个乐章,1982

Op24二胡与管弦乐队组曲《蝴蝶泉—— 张锐二胡曲主题》 (四个乐章,1983

Op25交响音诗《纳西一奇》 (四个乐章,1984

Op26管弦乐《前奏曲》 1984

Op27《第一交响曲》 (四个乐章,19851986

Op28《第二交响曲》 (单乐章,1987

Op29《第三交响曲》 (三个乐章,1988

Op30唢呐协奏曲《天乐》 1989

Op31《第四交响曲——为竹笛和22件弦乐而作的室内交响曲》 (单乐章,1990

Op32《第五交响曲》 (三个乐章,1991

Op33钢琴组曲《南国印象》 (五首,1992

Op34笛、 筝、二胡、低革胡、敲击乐 五重奏《和》 1992

Op35第六交响曲《3Y——为录音与交响乐队》(三个乐章,19921994

Op36第七交响曲《天籁、地籁、人籁——为五位敲击乐者》 (单乐章,1994

Op37第八交响曲《求索—— 为大提琴与 敲击乐的室内交响曲》 (三个乐章,1994

Op38《小交响曲》 1994

Op39交响诗《山魂》 (四个乐章,1995

Op40a琵琶独奏《玉》 1995

Op40b为琵琶和弦乐四重奏《玉》 1999

Op41交响诗《百年沧桑》 1996

Op42《第十交响曲—— 依据柳宗元的诗 〈江雪〉》 (单乐章,1998

Op43《第九交响曲》 (三个乐章,1999

Op44管弦乐《灯会》 1999

Op45a六重奏《丝路梦寻》 2000

Op45b《丝路梦寻—— 为管弦乐及五件 中国乐器》 2008

Op46琵琶与二胡二重奏《水》 2001

Op47《似花还似非花》(苏轼作词 《水龙吟》 2007


朱践耳交响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朱践耳《英雄诗篇》大型交响合唱专场音乐会

上海交响乐团 指挥/陈燮阳 


编后语本文源自《朱践耳交响曲集 :总谱》之《朱践耳:圆梦(代自序)》,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授权刊发以纪念朱践耳先生!特此感谢为此付出辛劳的几位同仁!朱先生的音乐人生可以说是中国现、当代音乐史的一个缩影。对于中国音乐创作,特别是交响乐的创作而言,朱践耳先生的逝世标志着中国音乐一个时代的结束;朱先生对音乐的虔诚和敬畏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木色素



听音乐尚音爱乐

点击图片二维码聆听阅读




点击标题观看


聆听最好的莫扎特 | The Best of Mozart

莫扎特的艺术之魂,让我们切勿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

BBC纪录片:天才莫扎特


......


尚音爱乐|人生新境界




尚音爱乐|人生新境界

shangyinaiyue

聆听世界 感悟人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


投稿与合作:shangyinaiyue@163.com

将音乐推向更深更远处,我的意义

感谢支持专业化、人文化的音乐学习和交流平台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