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联盟故事>心理知识 | 《莫扎特效应》
内容
心理知识 | 《莫扎特效应》

相关数据表明,在养兔场播放音乐,可以促进兔子的生长,起到缓和情绪、增进食欲和增强抵抗力的奇妙作用。在土耳其爱祖隆区,一家养兔场的老板听从了政府的建议,每天播放土耳其热门歌星塔坎的歌曲,结果三个月后,兔毛的产量比原来增加了30%。


中国部分养鸡业也有同样的体验。他们通过播放轻柔的、悲伤的歌曲,能达到使母鸡增产的神奇功效,并提高鸡蛋的质量。那么,母体内的胎儿也能听音乐吗?会变得更聪明吗?

实验


1993年,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教授罗斯彻和肖进行了一项实验:首先,他们邀请36名非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智力测试,接着分为三组,设定自变量为:(1)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2)通俗音乐、(3)无任何音乐刺激,实验方法是单纯的欣赏。经过了10分钟后再次进行智力测试,发现听了莫扎特音乐的学生的测验成绩比其他组高出8-9个百分点,但这种效果持续了10-15 分钟之后就会消失。


罗斯彻认为如果经常给孩子听莫扎特的音乐会永久性地提高这种能力并影响终生。美国大众媒体对此实验进行了广泛的渲染和宣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各大唱片商店里有关莫扎特音乐的CD很快被销售一空,最终法国医生托马提斯首次提出了“莫扎特效应”这个术语。需要注意的是,“莫扎特效应” 的音乐不是单指莫扎特本人的音乐,而是泛指的音乐,这些音乐大多与莫扎特的音乐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曲式结构。

原因


那么,究竟莫扎特效应能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呢?有学者通过MRI(核磁共振技术)观察并记录了近千名婴幼儿在听莫扎特音乐时的脑部反应。结果发现,莫扎特音乐的高低频率与人脑部的电子神经元的频率相似,能促进人的脑补释放α脑波,从而促进脑部的发育。


并且音乐可以使人获取某种情绪体验,音高、旋律和节奏是决定音乐情绪的主要部分:节奏平稳、旋律和谐、音高变化规律的音乐激发正性情绪,反之会产生负性情绪。莫扎特的作品大多纯净、新鲜、明亮、节奏稳定,符合人体内部特有的生理规律,这种特征能够激发欢快、愉悦等正性情绪,这种正性情绪反过来又能促进认知加工水平的提高,这就是“莫扎特效应” 的理论解释所在。

结论


如同给婴幼儿听音乐能开启他们的听力一样,莫扎特音乐只起到一个辅助性地促进脑部神经元活跃和投不发育的功效,并不能显著地提高婴幼儿的智力。


心理学家人为莫扎特效应的流行是出自人们的“填补”心理。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欲望,并想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莫扎特音乐能开启智力说法的出现,恰好弥补了父母心理上的空缺。


因此,当父母使用莫扎特音乐对胎儿、婴幼儿进行胎教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其他的综合因素。比如,这个音乐有没有带给孩子不适的感觉、有没有造成其他负面的影响。相关医院研究表明:莫扎特的音乐抑扬顿挫、或高或低的频率不利于胎儿或过小婴儿的心脏发育,相反有可能会带给他们“较小”心脏的负荷。


所以,千万不要被莫扎特效应蒙住了双眼,切忌“病急乱投医”!


       文字筛选自《奇妙的心理效应》、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等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晚安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