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设施资讯>每日一曲 贝多芬的音乐情书——《致爱丽丝》
内容
每日一曲 贝多芬的音乐情书——《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

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这位“乐圣”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之一。其中运用的和声手法体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位“承前启后”作曲家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很难想象,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精神巨人会写下如此柔美的小曲。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但有些器乐小品同他的那些大手笔相比,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钢琴小品《致爱丽丝》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关于乐曲的诞生,流传着两个版本的传说。


1

o n e

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却一直为甜蜜的爱情而不懈追求。当他近40岁时,对一位名叫特蕾泽的女学生萌生了极大的好感。此时的贝多芬心情荡漾,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写了一首钢琴小品送给这位学生,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蕾泽"。后来,这份乐谱一直就留在特蕾泽那里。直到贝多芬逝世40年后,德国音乐家诺尔为贝多芬写撰记,在整理特蕾泽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个手稿,但在1867年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却把"特蕾泽"写为"爱丽丝"。从此,这首钢琴小品开始以《致爱丽丝》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2

 T w o

贝多芬创作这个作品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位名叫爱丽丝的女孩。她为了帮助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实现看见森林和大海的愿望,而四处求助别人。贝多芬为此非常感动,特地在圣诞夜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乐,听着听着,音乐让老人看见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于是老人满意地合上了双眼,不再有孤独和悲怜。之后,贝多芬便将这个曲子献给善良的姑娘爱丽丝。






人们喜欢把《致爱丽丝》称为“微不足道的音乐”。但这种微不足道凝聚了贝多芬强烈的体现个人风格的创作理念,体现了他独具一格的创作思维和一贯的严谨精神。《致爱丽丝》可以说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一个浓缩体,同样渗透了他的精神表达。贝多芬归根结底要献给的,是崇高的"爱情",是人类所有善良的女性。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