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设施资讯>莫扎特歪传,为什么他是神话?
内容
莫扎特歪传,为什么他是神话?

hi,大家好,我是雷叔。


今天我来聊聊莫扎特,这个人类音乐历史上可以说,唯一能成为“神”的作曲家。


特别注明:本文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仅供参考!

本文所有内容,均为我本人在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中总结并产生的思考。也许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什么他是神童,可怕之处是?


莫扎特,生平介绍这里不熬述了,随手百度就能查到。为什么他是神童?这点我思考了很久,其实神童历史上有很多很多很多,包括现在的时代。但是莫扎特却是完全不一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叫“记忆宫殿”的记忆法则?这个记忆方法是指:在你的大脑里建立一座宫殿或者房子,这个房子里有很多格子或者房间,你把这段记忆可以放在这个格子里,标上标记,然后以后等你摇用的时候,直接拿出来。这样的方法能让一个人记住远远超过常人的事物,并且保存的时间会极长和记忆质量也会极高。这种记忆法全世界极少有人能掌握,有的人学了几十年才掌握一个皮毛,但是莫扎特,他生来就会。为什么我这样认为,因为很多资料里都记载了一句话“他有远超常人的近乎变态的记忆力”同时, 欧洲经典音乐部分》里写了这么一句话:“我从我的记忆口袋里取出音乐,在纸上写下来,就成了”--莫扎特。

我们来试想一下,一个能随时随地查阅资料的电脑,并且不会出现故障硬盘损坏,无限容量,不用翻找查阅,一个瞬间就能从众多文件中准确找到自己要的文件,几乎没有差错的高质量读取设备,可以储存任何想要储存的东西,无论是音频,视频,甚至是弦乐指法,情绪逻辑。这样的电脑,被一个人随身携带,从小使用到35岁,可怕么?

有一个故事,也是这么顺口传下来的故事,说莫扎特5岁的时候,他老爹在家跟几个好朋友练习弦乐三重奏。莫扎特拿着他儿童用的小提琴非要加入,他老爹说“学都没学过,简直是胡闹”,后来因为朋友求情,就让莫扎特坐在旁边拉。结果,莫扎特竟然完完整整的把6首三重奏从头到尾的演奏完了,神么?没学过,直接开整,一个字:服。

后人做了一个粗略的估算,说用手抄写莫扎特的作品,可能30年都不一定抄的完,然而莫扎特只有34岁多不到35岁。他在创作的同时,还阅读并熟识了超级多的大师的作品,这是相当可怕的,他读一遍,就已经相当于别的普通人学几年的质量,相当相当相当可怕,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简直让人炸舌。

扎特让我想不通的奇怪之处。


       莫扎特的人生是悲惨的,但是他的音乐是乐观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亡的滋味,而我的音乐创作仍然是乐观的”。我们再来试想一下,按照我们的思维逻辑来想一下,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很悲惨的话,或者说非常非常不如意的话(说悲惨可能有点过了),他的情绪应该是消极的,做事的状态也应该是消极的,三观也会慢慢变得消极。但是莫扎特的音乐,特别是他末期的:魔笛。竟然是如此鲜亮活泼,而且是不是感觉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色彩?虽然比莫扎特小15岁的贝多芬才是开启了浪漫主义时期先河的作曲家,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时期,并不是当时的这些作曲家定义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古典主义时期,自己是浪漫主义时期,莫扎特海顿贝多芬可以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们自己可不知道自己身处是古典主义时期,他们也只是古典主义时期中的一个乐派而已。


(竟然找到我教授的版本,这个版本爱极了)


       我们知道,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是以神和宗教作为音乐的创作根本,到了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们开始追求客观的美,这不仅仅存在于绘画中,在音乐中也是如此,这跟浪漫主义时期追求自身的感受遥相呼应,奠定了基础。而且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已经开始从教堂步入宫廷,这时候的音乐是为权贵服务的,说白了,就是贵族们茶余饭后的享受。而莫扎特的魔笛已经很明显的初具个人情感为主线的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风格,比如魔笛里帕米娜唱段《Ach,ich fühl´s》就有特别鲜明的个人情感色彩。这是相当奇怪的事情,莫扎特的偶像是海顿,海顿我们都知道,交响乐之父,一生写了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好多作品,但是他的作曲风格跟莫扎特大相径庭,要知道,海顿可比莫扎特活得久,还是贝多芬的老师(短期),但是当时是海顿的时代,是海顿的天下,莫扎特管海顿叫“海顿爸爸”,海顿是他这辈子唯一的朋友,然而在这种关系下,莫扎特的作曲风格完全完全跟海顿不一样,海顿的庄严,莫扎特的活泼,完全不一样。

莫扎特的作品众多,然而却很少有“败笔”,我之前看一本书还是一篇公众号文章来着,说莫扎特的作品几乎听不出来年龄差别,就是他早期的作品,跟他晚期的作品,感觉风格都是竟然的类似。按道理来说,一个作曲家,年轻的时候,心思活络,作品风格会比较阳光,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的事情的增多,写作手法的丰富,作品会呈现与年龄相符的转变,而莫扎特几乎感觉不到这个转变。奇怪吧?


看莫扎特的声乐作品。


我非常怕唱莫扎特,但是我又唱了不少莫扎特。我来谈谈我个人在学习莫扎特和演唱莫扎特时候的一些小感想。

莫扎特是非常高傲的一个人,甚至可以用狂傲来形容他。因为他确实牛逼,这个是事实。他喜欢在声乐作品里炫技,而这个炫技完全有别于巴洛克时期的装饰音炫技。巴洛克时期的作品里的装饰音基本上都是歌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自己自由添加的华彩,那种炫技跟莫扎特的炫技完全不同。莫扎特特别反感那种扯着嗓子喊的歌手,所以他经常在作品的高音处写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p”,反而在下行到底的时候来个f。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难倒了多少人。莫扎特式的乐句一般都是弱起渐强渐弱弱收。一般来说都是这样的。这也难倒了不少喜欢炫声音和音量的歌手。莫扎特的曲子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只要你一拼声音,马上偏低,而且会越唱越累。当然了,如果你说,我不看着谱子上的表情记号唱,我想强就强,想弱就弱,那当我没说。莫扎特的作品表情记号丰富,而且他要求你,必须按照谱子唱,因为交响乐部分是非常工整的对位,你自由演唱渐快渐慢是肯定合不上伴奏的,指挥肯定会让你收拾东西滚蛋。这也是莫扎特的作品特别难得地方之一,对于男高音来说,我们为什么喜欢普契尼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伴奏能跟着你,并且需要你严格对位的地方往往只出现在重拍上,而莫扎特的东西几乎所有的词都有严格的对位,在节奏方面需要非常非常非常下功夫。


而且莫扎特的作品,要知道,虽然他作品里有浪漫主义时期的感觉,但是他毕竟95%都还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于他需要取乐这些贵族。因此莫扎特的歌剧演员在舞台上有更多的表演的戏份,不像浪漫主义时期的各位作曲家的伟大作品,你男高音你就老老实实站着唱就ok,莫扎特的比如后宫诱逃,魔笛的大量独白,费加罗,唐璜,里面很多角色都有大量的戏份,就是在肢体上的戏份。特别是后宫诱逃。而这需要的是歌唱演员不仅需要注意各种音的强弱跟伴奏的对位,同时还需要歌者能做出满足戏份的动作。我们都知道,莫扎特的作品在换声区的音特别多,动不动就来个换声区长音,甚是头疼。还不能拼,一拼马上车祸现场,毫无疑问。


莫扎特喜欢玩弄人声。他的很多作品都让对应声部的歌者望而生畏。莫扎特认为这才是他的厉害之处。然而,他写的作品,却成了训练歌声部歌者最好的材料。很多人靠莫扎特的作品获得了非常棒的声音,比如 Francisco araiza,早期大量的莫扎特曲目让他获得了灵活自如的声音,并且在技术上也在早期就得到完善。再比如Kaufmann,他早期也是大量的唱了莫扎特的作品,这些在网上我们都可以搜到。其实很多很多歌者早期都是在唱莫扎特的,不能说每个人都必须唱莫扎特,而是莫扎特适合大多数人打基础建立自己的声音乐器。可以说大部分人都能靠莫扎特打基础,但是很少有人能靠比如普契尼,威尔第,多尼采蒂来打基础吧?这也是莫扎特之所以传承几百年仍旧被世人称为神话的原因之一。


后,

我们生活在21世纪,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我们没有人亲眼目睹过莫扎特的生活,也没有人亲身跟他交谈过,我们所有对他的认知都来源于书本影像资料。对于他的传言有很多很多,野史也有很多很多,没有人敢说自己了解的莫扎特就一定是最真实的版本,就好比以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还有人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一样,我们没有办法去证实到底哪才是宇宙的中心,同样的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最真实的莫扎特到底是什么样的,那3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的音乐如此与常人不同,为什么他最后死的如此凄惨,为什么有那么多为什么。他已经作古,成为了历史中的一粒尘埃,我们对他的了解可能跟真实的他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篇文章只能说是我个人,对莫扎特的了解,也许我的了解跟真是的他完全不一样也说不定。不过,当今的我们是没办法去确认了,我们都知道同样一句话,一传十十传百,可能第100个人那里的版本跟第一个人那里的版本已经彻彻底底的不一样了,我们也没办法印证那些老书上写的历史资料到底是不是最真实的最正确的,也许记录历史的史家也是从别人口中了解的莫扎特呢?对不对?


但是不论莫扎特到底为什么这么神,这么厉害。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莫扎特的东西,趁着年轻,要多唱,会有很大的好处,也会能让你更加好的控制自己的声音,能让你声音更加规范。


今天就到这,大家晚安。




------------------------------------分割线---------------------------------------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人人讲平台,更多网络教学已经成了现在教学的风尚,在家即可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来吧,加入我们。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