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设施资讯>莫扎特是怎么炼成的
内容
莫扎特是怎么炼成的

18世纪的伦敦


莫扎特是个天才,这句话是没错的。


不过像这种在非常年轻时候就能写下如此精妙音乐的作曲家其实也并不少见,当代也有龚天鹏和曾灵润(Laurent Marshal)两位年轻人有非常优秀的作品呈现,后者还是个今年才刚满18岁的小女孩,但从她在网上发布的作品来看,她已经能够在各种风格的音乐中游刃有余了——古典、电子、实验……


虽然莫扎特的那个时代还没有这么多“五光十色”的音乐类型,但是莫扎特依然把他那个时代的大部分音乐风格掌握了下来,没别的方法,无非是他的父亲利奥波德带着莫扎特在欧洲四处转悠:维也纳、巴黎、慕尼黑、伦敦……除了在当地的贵族音乐会上表演、接受委约作曲以外,他还在不少名师的足下学习。刻苦研习再加上天赋异禀,才有今天我们在音乐史中看到的莫扎特。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


莫扎特人生早期最重要的一位老师,不是别人,正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小儿子,人称“伦敦巴赫”的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莫扎特在八岁的时候到了伦敦,并在那里见到了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后者对莫扎特非常喜欢——感觉少年莫扎特到哪里都让人非常喜爱。两人相谈甚欢,或许莫扎特在伦敦也试用了当时最新式的钢琴,也在那里产生了对歌剧的浓厚兴趣。莫扎特与巴赫家族的缘分并没有因为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的逝世而结束,在回到维也纳之后,莫扎特与哈布斯堡驻柏林大使、作曲家哥德弗雷德·范·斯维登男爵(Baron Gottfried van Swieten)有密切的联系。男爵在驻柏林的时候,认识了卡尔·菲利普·艾曼纽尔·巴赫,后者向他介绍了自己父亲的作品。回到维也纳后,男爵举办了一系列演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品的活动,并多次得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合作。莫扎特在1782年4月10日写给他父亲的信中这么说道:“我每周日正午都会到斯维登男爵那里去,并只演奏巴赫和亨德尔的音乐。最近我正搜集一些赋格作品,当中不单单有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写的,还有卡尔·菲利浦·艾曼纽尔·巴赫和威廉·弗莱德曼·巴赫的。”


也正在这个时期,莫扎特在维也纳见到了海顿。1782年到1785年之间,莫扎特创作了另外六首弦乐四重奏,并把它们题献给海顿。海顿本人曾经听过这六首作品,然后对莫扎特的父亲说:“我得告诉您,您的儿子是我知道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他不仅仅有品味,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该把音符往哪里摆。”


而莫扎特也对海顿非常崇敬,把他当做人生导师看待,甚至还以“老爹”(Papa)相称。而且还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莫扎特是众所周知的会员,他曾劝说海顿加入。


1790年,在海顿去伦敦之前,他和莫扎特见了一面。在记载中,会面的结尾充满悲伤,莫扎特含泪对海顿说“这或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海顿以为这是莫扎特在为他担忧。1791年,身处伦敦的海顿获悉了莫扎特的死讯。海顿说:“每当我想起他的离世,总是内心纷繁,实在没有办法相信这位不可或缺的人就这样去了另一个世界。”


维也纳——实际上是维也纳和巴黎,对莫扎特产生的另一样重大的影响,来自于哈布斯堡的宫廷乐长克里斯托弗·格鲁克。在维也纳宫廷目睹日益迂腐但又高枕无忧的意大利正歌剧之后,这位乐长决定对维也纳的歌剧事业进行一番大改造。但这场史称“歌剧改革”的运动在维也纳收效甚,在巴黎却获得广泛成功。这时刚刚和母亲结束曼海姆之行的莫扎特第二次来到了巴黎,他清晰地看到了歌剧改革的精髓,以及法国人在同质音乐风格的优越,于是才有了《伊多梅纽》——莫扎特歌剧风格成熟的标志。


丹尼尔·霍普的《通往莫扎特之路》


在丹尼尔·霍普的《通往莫扎特之路》中,他把核心放在了海顿身上。“海顿无疑是这张专辑的中心,因为他与莫扎特友谊深厚。海顿是父亲般的人物,并乐于如此,与莫扎特很亲密。”丹尼尔·霍普说“海顿这首《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纯粹、快乐,他设计的音乐世界完美无缺。”而在此之外,还有格鲁克歌剧《奥菲欧和尤迪丽茜》的选段,甚至还有海顿的经纪人所罗门创作的小提琴作品,霍普意在呈现莫扎特去世后的乐坛境况。他还收录了莫扎特的朋友米斯立夫切克的作品,这位以模仿莫扎特风格的作曲家在当时也是很有名,后者弥留之际,莫扎特还亲自去探望。


丹尼尔·霍普还为莫扎特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慢乐章写了华彩乐段,这些电影和戏剧风格浓厚的乐段勾勒了莫扎特的理想,“莫扎特的音乐美得不可思议,有一种别的作曲家没有的传递情感的方式。他的音乐是这个世界的稀缺品,达不到,摸不着。然而作为人,他又是如此贴近我们。对他的神童般的特立独行的天才,包括父亲和同行,都充满误解。他被伟大作曲家热爱和尊敬,被其他人嫉恨。但他从未放弃他想做的事情,成为一个独立的作曲家。”



莫扎特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