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同业动态>他杀死了莫扎特|文末福利
内容
他杀死了莫扎特|文末福利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吴小姐


导语

这是一部横扫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八项大奖的经典之作——《莫扎特传》。有趣的是,. Murray Abraham)。我本意是向大家科普莫扎特,但是单纯的科普可能比较枯燥,所以我就结合着这部电影来介绍天才音乐家莫扎特。



电影开篇,萨里耶利已精神失常。

他大喊着“I killed you! Forgive me,Mozart!”,然后拿刀刺向了自己的脖子。



安东尼奥·萨里耶利

(Antonio Salieri) 

(1750-1825)

意大利作曲家、约瑟夫二世的宫廷作曲家

直接服务于皇帝,负责皇帝的音乐教学,也曾是贝多芬的老师。

那个时代全欧洲最当红的作曲家。



他和莫扎特之间有着非常错综复杂的纠葛,这种爱恨交加、嫉妒又多次提携甚至相互理解的极矛盾的感情绝对比任何一部后宫大戏都丰沛。


这部电影以萨里耶利的自述展开,片名却是《Amadeus》,这就是萨里耶利的悲剧,他注定因莫扎特而被我们熟知


接着在萨里耶利所住神经病院里,神父和萨里耶利的对话极具戏剧性。


他们聊起音乐,萨里耶利弹了两首自己的曲子,神父都表示没有听过。当萨里耶利弹响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K.525)的时候,神父开心地哼唱了起来。



我特意截了两张图,注意看萨里耶利的表情,这前后几秒钟的变化。



随后,他开始自言自语地回忆。

他的嫉妒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在音乐的游戏里,莫扎特就像开了挂一样。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1756-1791)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死于维也纳,英年早逝。


他与海顿、贝多芬三人把维也纳古典乐的作品推向了顶峰,创作了丰富且价值极高的作品,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我相信很多并不了解音乐的人,也一定听过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大名。

 

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是天才,但贝多芬属于大器晚成,而莫扎特则是神童中的神童


他4岁开始作曲,7岁写了人生中第一部交响曲,11岁写了第一部协奏曲,12岁写了第一部歌剧。


我想了想,我4岁在干嘛,可能还在幼儿园玩过家家吧...


相比之下,贝多芬29岁才有第一部像样的作品。而他的第一部交响曲是OP.21,作曲时应该都有三十好几了。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除了上帝赐与的天赋和自身的努力之外,身处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莫扎特之所以成为天才、作为音乐神童享誉欧洲,和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是有很大关系的。,是他发现了莫扎特的音乐天赋,并且给予了极大的呵护与开发,在莫扎特很小的时候就带着他到处增长见识。让莫扎特6岁的时候,就在欧洲范围内小有名气,10岁时已经可以为奥地利王室演奏。

 

相比较之下,你看看萨里耶利的父亲,就知道莫扎特的天才之路真的是可遇不可求了。



所以当时萨里耶利在父亲祷告财源滚滚的时候,自己也在一旁默默祷告上帝。



结果后来奇迹发生,他父亲吃饭的时候噎死了(你没看错就是噎死的),于是他顺利来到维也纳开始学习音乐,几年之内当上了约瑟夫二世的宫廷御用作曲家。


他不近女色,免费教授很多人音乐,帮助无助的贫困音乐家,努力的工作。维也纳的人都喜欢他。于是他认为,这就是上帝的指意,是上帝成全了他执念从此根植。

 

生活一切顺风顺水,直到莫扎特来到维也纳。

 

在一次聚会上,他知道莫扎特要来,特地想去见见这位天才到底长什么样。万万没想到,莫扎特是这样的。



而在一旁偷窥的萨里耶利是这样的



但是当他听到莫扎特的音乐,不由惊为天人,这是他从未听过的上帝的声音。他变得极度恐慌而且愤怒,他想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obscence”(淫秽的、猥亵的、可憎的)的人作为他的工具,而不是一心一意的自己。所以他认为,这肯定只是一个巧合。

 

随后,奥地利的帝王约瑟夫二世听说了莫扎特,准备找他来写出德语的歌剧,引起了各级官员强烈的反对。



这里其实就要扯到歌剧这个东西。


歌剧是意大利的音乐,是一种突出旋律和个人的音乐,而德奥的音乐则讲究逻辑,整体性很强。同时,德语由于清辅音比较多,所以德语不太适合演唱。虽然也有一些德语的歌剧,但都影响力不大,可以忽略不计,意大利语的歌剧才是正统的、主流的

 

而歌剧恰恰的莫扎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他善于用优美的音乐塑造不同的人物,对歌剧的故事情节把握也极为精准。他的歌剧自成一派,可以说是完成了德奥音乐家在歌剧上的突破。

 

这里约瑟夫二世执意要邀请莫扎特写德语歌剧,而这部歌剧,正是第一部著名的德语歌剧《后宫诱逃》


可是当大家询问莫扎特歌剧主题并发现这是写一个发生在土耳其的故事时,震惊了!

 


因为当时的歌剧都是意大利式的“伟光正”歌剧,歌颂各种史诗、英雄人物等等。而且,注意地点,土耳其!是土耳其吖!之前没有好好看我的宗教三篇文章的可以回过头去看看。


东罗马帝国之后不是被奥斯曼帝国给灭了吗,土耳其人信的是伊斯兰教,所以这就是赤裸裸的异教徒啊。莫扎特居然要在国家剧院演出异教徒的“低俗”故事?


不过,约瑟夫二世最后还真同意了。


然后就是演出。其中女高音独唱,是《后宫诱逃》(K.384)中的咏叹调 “不论什么样的惩罚在等我”(Marten aller Arten),四人坐船离去那段是终曲“萨利姆万岁” 。

演出完,附庸风雅的约瑟夫二世来赞美莫扎特。



赞美归赞美,作为帝王,又这么“懂”音乐,自然是要点评一番。


于是他胡诌了一个音符有点少的评价,随便应付一下。



没想到的是,莫扎特非常较真,直接问他要多少个音符......


估计约瑟夫内心也是一万头那啥马在奔腾......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莫扎特,因为对他来说,他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因为需要才写的,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就是他脑海中音乐的样子,只要那音符是他需要的,他可以再加很多个。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音符多少这样的说法。

 

天才也是需要钱的,莫扎特不像萨里耶利一样是个“公务员”,他得自己养活自己。


但是天才往往是骄傲的,如果没有爆棚的运气遇到有钱的知音,他们往往时运不济。于是,莫扎特的老婆就偷偷带着他的手稿来求萨里耶利给份差事。


当萨里耶利要求把谱子留下来的时候,莫扎特的老婆就说不行,这些是原稿,留下来,莫扎特会发现它们不见的。


敲黑板了!她说:“他从来不会复写。”



这就让萨里耶利震惊了。



瞧他的小眼神,一脸不敢相信。

这就让我们吃瓜群众觉得很不可思议,不就是不会复写嘛,有什么好不敢相信的?


看到接下来的画面,有部分了解作曲的同学可能就能够明白了。


莫扎特的手稿,竟然毫无修改!!!毫无修改!!!毫无修改!!!


其实,莫扎特的天才不仅仅体现在他从小就开始展现极高的音乐天赋,还在于他是“上帝的抄谱员。”


一般,作曲家在作曲的时候,稿子上会有非常多的涂涂改改,不是很好看。所以在作曲家和出版商之间,有一个职业叫做“抄谱员”。他们就负责把作曲家的手稿给工工整整的抄下来,让谱子看起来非常的整洁。但是莫扎特的手稿几乎毫无修改痕迹,浑然天成。


让我们看看萨里耶利是怎么说的。



好像已经特别不可思议了是不是,但是还有更神奇的。


当时的作曲家在谱曲的时候,总是在总谱上一行一行的写。总谱就是将所有的乐器在同一个时间演奏的音符全部写出来的谱子,每页可能就只有每个乐器的几个小节。


总谱


一般人都是写完了这个乐器这一行,再写下个乐器那一行。


莫扎特不是这样,他是竖着写的。就像是扫描仪一样,先把每个乐器的第一个音从上到下写了,再写每个乐器的第二个音,第三个......乍一看,似乎是花式秀技巧,这背后其实透露出来的是什么?是音乐早已存放在莫扎特的脑海里了。这和我们中国画里的“胸有成竹”有点类似,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创作形式了。

 

其实,萨里耶利对莫扎特是又爱又恨。他嫉妒莫扎特的才华,又是当时最能理解最能欣赏莫扎特才华的人



当大多数人与一个天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时,往往我们可能意识不到天才之所以为天才。


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历史慢慢前推,天才的光芒才会展现。而萨里耶利站在那样一个高度,竭尽全力想要破茧成蝶。世人都身处蚕茧,只有探出一点点头的萨里耶利看到茧外的莫扎特,独自翩然起舞。只有他能够明白,同时期同样当红的克莱门第、他萨里耶利自己,都远远不及莫扎特的天才。


所以萨里耶利才会说:“And you give me for reward only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his incarnation”

(这里的you指代上帝)


这种感觉怎么说,就像是你爱一个人付出自己所有,最后ta爱上了别人,而且你是唯一一个真正明白ta对另外一个人的爱之深之切的人。同时另一个人是那样的耀眼,让人嫉妒又羡慕,轻轻松松地就获得了ta的爱情,甚至不自知。



世界有十大著名的歌剧,莫扎特一人上榜三部。后面随着剧情发展,大致就介绍了莫扎特这最为著名的三部歌剧,以及他一生中最后一部《安魂曲》。


这三部歌剧分别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


《费加罗的婚礼》中有一段极其著名的二重唱《Che Soave Zeffiretto》几乎是所有歌剧文献中最著名的唱段之一。这段二重唱是公爵夫人与苏珊娜的对唱,意境优美,旋律动听,空灵的女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极美的听觉享受。


《费加罗的婚礼》剧照


如果你看过《肖申克的救赎》的话,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Andy趁狱警上厕所,偷偷反锁房间播放老唱片,。



一阵嘈杂后,各处的囚犯仿佛听到人间天籁般,抬头仰望。



Andy播放的正是这段二重唱,Red当时的旁白。



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ose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g about.

我从未搞懂她们唱什么


Truth is,I don't want to know.

其实我也不想弄懂


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

此时无言胜有言

 


还有之后的



I like to think it was something so beautiful,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 and makes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 


她们唱出难以言传的美,美得令你心碎


I tell you,those voices soared higher and farther than anybody in a gray place dares to dream. 


歌声直窜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


It was like a beautiful bird flapped into our drab cage and made those walls dissolve away. 


如小鸟飞入牢房使石墙消失无踪


And for the briefest of moments every last man at Shawshank felt free. 


就在这一瞬间,肖申克众囚仿佛重获自由



有时候我在想,这可能就是艺术的永恒魅力吧。


《唐璜》剧照


《唐璜》是莫扎特少有的非常黑暗的作品,创作这部歌剧时莫扎特正值父亲去世的哀恸时期,由于父亲对于莫扎特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父亲的去世对他的影响极大。这部歌剧讲述的故事是围绕着欧洲史上著名的“渣男”展开的,戏剧中充满了黑色幽默,呈现出一种压抑、阴郁的基调。


《魔笛》剧照


《魔笛》是一部德语轻歌剧,有一定的喜剧成分。这部歌剧讲述的是一个“家庭闹剧”,王子在森林中遇到巨蛇,被夜后救下。为了回报,王子救出了她的女儿。夜后却让女儿为父报仇,杀掉王子。歌剧中最著名的是《夜后咏叹调》的唱段,是一段难度极高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有一丝歇斯底里的感觉,但是却在莫扎特的旋律中,依然保持优美。这一段也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段,在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惊为天人,然后就反复听了十几遍。



最后,为莫扎特的“天才”正个名。


天才,不代表不努力, 莫扎特曾说:“我每天花8个小时练琴,但是人们却用天才两个字概括我全部的努力。”莫扎特让我们炫目耀眼的,大多是他惊人的才华,然而,他背后超于常人的努力也不应该被忽略。


关于莫扎特的大致的简单介绍,就到这里啦。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莫扎特,这些基本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大家还是去看看这部当年横扫奥斯卡8项大奖的电影,对你了解莫扎特肯定是很有帮助的。

 

而且看完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萨里耶利。单纯地为了欣赏他绝对实至名归的影帝级演技,也要去看看这部电影,绝对不会后悔。


我不是故意吊胃口,需要《莫扎特传》链接的朋友可以在后台私信。


文末福利


为了感谢公众号开通了原创功能以及粉丝突破100大关,我决定吃土奉送两张电影票,12月31日前有效。

不限电影、不限场次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截图给后台,会按照大家的转发评论内容随机抽送。

12月2日晚上18:00前若未收到回复即没有中奖。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鼓励!



推荐阅读:

 (三)一分钟理清发展历程

唯一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华语新作——《嘉年华》

“我是岳曾氏”|《相爱相亲》


扫码关注我*吴小姐不想说话的时候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