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同业动态>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545)-1(上)
内容
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545)-1(上)

上周看完段子,今天我就换张脸,正经一点好好搞学习吧,希望大家不会觉得太枯燥……演奏者:Ingrid Haebler



对于莫扎特本人来说,钢琴独奏曲从未占据他创作的主要地位,无论是奏鸣曲或者变奏曲,它们更多都只是为了教学需要,或者家庭娱乐而已。

所以我们会看到,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所需要的技巧,会比他的奏鸣曲难了不止一个档次,因为协奏曲都是在公众演出时用的,也就是说,这是给莫扎特本人的show time。

但也因为这样子,我们可以通过某些奏鸣曲或者变奏曲的片段,更多地了解到莫扎特本人的演奏和教学风格。


比如这首《C大调简易练习曲》,在第1乐章里,所有的训练点在呈示部其实已经展示了出来(数字为乐谱小节数):

1、阿尔贝蒂音型:1-4、24-25

2、音阶:5-10

3、分解和弦琶音:11(左手)、18-21(双手)、26-27(右手)

4、短颤音:4、13-17

5、长颤音:25

5、回音:23

至于后面的展开部和再现部,在技巧训练的角度上看也不过是对前面的重复而已。


乐章的速度是Allegro快板的意思。

这里说一说关于18世纪Allegro的速度,大概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做法,会比较喜欢开快车,所以巴托克才把速度定在每分钟130拍,但是现在一般的做法最好表现得优雅、典雅一些,别超速了。



先发一个乐章的曲式说明(数字是小节):

呈示部(1-28)

主部(1-12)

连接部(13)

副部(14-26)

结束部(26-28)

展开部(29-41)

展开I(29-35)

展开II(35-41)

再现部(42-73)

主部(42-57)

连接部(58)

副部(59-71)

结束部(71-73)



呈示部C大调,一开始的4小节是点题,初看可能有些平淡无奇:左手只是死板板的阿尔贝蒂音型;但右手的旋律简洁却又充满灵气、非常单纯,以最少的音符获得了最大的效果:


这里的节奏很具有迷惑性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很多经验不足的人喜欢把这4小节弹得太快,结果从第5小节开始,右手就招架不住那一连串的音阶开始撞车,节奏的小船说翻就翻。


从钢琴技巧来看,第5-10小节是右手的音阶性练习,外加长线条的歌唱性把握。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好好体会这里的和声!

这里是最古典的“I-IV-V-I”拉莫式和声套路,而且它们是——音阶!

但却绝不能看做普通的音阶练习:

表面上上串下跳的音阶,背后隐藏着长音符两次反复的下行大音阶,左右手的低音和旋律音构成了平行10度。

而且这串音阶的调性,从本调C调转到属调G调时,竟然还在第9小节这里开了一下小差,先黯然销魂一下,来个d小调的离调,然后第10小节回到C大调IV级和声,再来个上扬的效果重属DD7和弦,才通过第11小节转向G大调,在第12小节站稳。

这种音阶式的旋律如果让其他人来写,绝对就是枯燥无比的棺材板效果!

但莫扎特硬是以他的天才,在这里化腐朽为神奇!

太牛逼了!不,牪逼!不,犇逼!!

基本可以这样说:在写音阶的可听性上,莫扎特真的是空前绝后满天飞,没人能和他叫板(虽然舒伯特那首《降E大调即兴曲》的音阶也写的很棒!)。



不过作品的初版有些奇怪,别的版本第7小节左手的音通常都是“re-do”,初版却是“re-si”。Bäerenreiter版的乐谱也沿用了这个音符(圈红处),但听起来总觉得怪怪的。



第11小节技巧上主要是左手分解和弦的琶音练习,我竟然看过有学生在这里一直弹“sol-si-re-sol”的…

拜托!亲,这里是“sol-si-re-sol”和“sol-do-mi-sol”,有着V-I6的交替和声效果,请看清楚乐谱呀!


第13小节是连接部,仅仅一小节的连接部,估计也只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1乐章的连接部才能和它比短了。

从技巧来看这里是左手的一个颤音练习,为后一小节的副部主题进入做好准备。

第14小节开始就是乐章的副部,是副部,不是腹部!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练习曲公众平台(微信号:pianoetude),获取更多资讯。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