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同业动态>这个广东音乐人收集了贝多芬莫扎特都写不出的音乐
内容
这个广东音乐人收集了贝多芬莫扎特都写不出的音乐

这个广东音樂人收集了贝多芬莫扎特都写不出的音乐


2016-11-20腾讯新聞報道


去年去西藏旅游的人数都涨到了2000万。

大粤君也想成为那两千万之一,

去尝一尝青稞酒酥油茶,

走一走虔诚的转经路。





但是!有一个疑问在我心头盘绕了多年!去西藏应该听啥歌呢?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老艺术家才旦卓玛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



和我有一样想法的人还不少,老宋做的问卷调查好多人都是这么答的。老宋可不是一般人!




11年前,老宋是广东流行音乐乐坛上的大咖,创作了上千首流行音乐和广告音乐作品,是集作词,作曲,编曲等于一身的音乐人,早早地把该拿的奖都拿了个遍,配乐的电影《等郎妹》还获得了艾美奖提名。

如今老宋已经在西藏待了11年了,前段时间他还我展示了他的最新作品,西藏阿里地区的音乐短视频。


文艺的人都要点开看



大粤君看完才知道,,还有那么多精彩的歌舞,以及自己制作的六弦琴和鼓。老宋说,他发现在目前中国的音乐里,藏族的音乐是最能够做到世界化效果的。虽然我们都听不懂藏语,但这个绝对不是缺点!而是藏族音乐的大优点!

我们听到藏族歌手唱出来的歌声,不会去思考歌词的含义,必须用其他的方式去理解这首歌,体会歌里的快乐和悲伤的,只剩下纯粹的心灵交流,这样的音乐对于汉族人或者美国人,都是同样的效果。

贝多芬莫扎特都写不出西藏风格的音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西藏的景色。藏族唱歌会站在一个山谷的前面,底下是万丈深渊,头顶上还有雪山。这两千米的落差转换在西藏音乐里,就是从很低的音符一直唱到最高音,然后又滑下来。


而且西藏音乐的节奏性特别强,甚至跟黑人音乐的某一部分节奏是一致的,在西藏音乐里还特别普遍。就是这样的西藏音乐,把老宋留在了西藏,早早地定居在拉萨。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宋认识了藏族歌手卓玛玉珍。


卓玛玉珍和妹妹有个组合叫做“林芝姐妹”,以前演唱过《工布箭歌》,红遍了整个藏区。


老宋和她们聊起十年前,在拉萨见到村子里出来行乞的小男孩,都会抱着一把自己家里做的六弦琴,唱着家乡的歌,看的人多了,还来一段踢踏舞。


西藏六弦琴,藏语叫:扎念琴。


现在孩子们腰间挎着一台播放器,放一段迈克尔·杰克逊的歌,跳一个太空步。西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藏文化不感兴趣,转而喜欢外面新奇的东西。一旦那些会唱会跳的老人家不在了,古老的歌也许也就也一起不在了。说着说着,老宋就开始为藏族的古老音乐担忧了起来。“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卓玛玉珍问到,“要不,我们修个录音棚吧”。他们两人一致决定要在拉萨建造一个国际专业级别的录音棚,把古老的西藏传统文化和现代高科技结合在一起。

做决定容易,建录音棚难,在海拔3658米的拉萨高原上更难。因为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声音的传播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团队里谁都没有经验,只能边做边调整。


没有动工以前的录音棚院子。满园的杂草和奇怪的地中海藏式外立面。


他们把房间地面下挖了一米深,重新铺防水,做悬浮减震,构建与外界隔绝固体接触传声的隔音房屋。在二十平米的主唱室内,全都用从林芝运过来的原木,再装上精心设计的换气系统,全然没有了在狭小空间里录音的压力。


竣工后温暖而明亮的主唱室。


努力了10个月之后,地球上最高海拔的录音棚成功建成。虽然录音棚地势偏远,但是棚内所有的设备都是世界顶尖水平,通过这些器材出来的声音,音色温暖而让人过耳不忘。


竣工后的录音棚主控制室里,有芬兰Genelec 1032a主动式中场监听喇叭,30年不倒的Yamaha NS-10M被动式监听, PROTOOLS HD10+Lynx ADDA录音。硬件混响是LEXICON M300L。


最宝贵的是主唱麦克风,全世界限量2000只,迈克尔杰克逊很多经典作品都是用它录制,全中国只有四只同款。

传说中中国只有4只的麦克风TELEFUNK ELAM251,复刻了50年代电子管麦克风的巅峰之作。


在竣工后的录音棚里,还举办了西藏首届录音师专业培训班。

,在录音棚院子里留下的纪念。


为了系统的保护西藏民间音乐,老宋准备去找玩西藏音乐的民间高手,把优秀的民歌收集保存起来。但西藏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大了,每个地区间的音乐风格区别都非常明显,比如阿里的音乐古朴内敛,安靜而有內力;昌都属于康巴地区,音乐热烈奔放,有歌就有舞,有舞就有歌。各个区域间的音乐风格变换就好像东北二人转和广东粤剧。

想了很久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一个一个地区的去采风。


老宋第一次采风的目的地,古格王朝遗址札达县,县里的托林寺是西藏后弘期的中心之一。


15年12月,老宋带着团队去了阿里,这里距离拉萨有1800多公里。阿里有一个700年前消失的古格王朝,所以这里拥有自己的文字、绘画、庞大的石窟建筑艺术、雕塑,当然还有音乐和舞蹈。

老宋去录制了“宣”舞,时隔700多年,现在的“宣”舞和在古格宫殿的壁画上的还是一模一样,10位藏族姑娘穿戴上祖传的服装和银饰,昏暗的房间里顿时闪闪发亮。


但如果老宋他们不去记录,这样的文明可能也要与古格王朝一样,再也找不回来。

他们在这里遇到50多岁仍然孤身一人,敲起鼓来却如有神助的扎西顿珠;


73岁依然能唱能跳,要把自己会的古老歌曲都传给下一代的老阿妈大卓嘎;

扎达民间艺术团歌队,左手第一位是73岁的大卓嘎,领舞中。


特别爱音乐,跑前忙后帮忙联系民间音乐高人的教师嘎珍。

他们好像是古格大地上游荡着的音乐精灵,唱着千年流传的祖辈的歌曲。父母和神山圣湖就是他们的老师和灵感。他们自自然然的唱歌,自自然然的生活。没有嗜钱如命的唱片公司,没有电视台排行榜和乐评人左右歌曲的命运。

老宋的采风团队戴上了藏民同胞送上的白色哈达。


这些歌者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能都跟着老宋来拉萨的录音棚,老宋就在车里随时带着那些最好的录音设备,在村委会里,高原辽阔的天地里,会议室、炉火旁录下了这些可爱的歌声。

札达县小礼堂,扎西顿珠的录音现场


底雅村会议室的录音工作现场


其中一个牧羊姑娘的歌声惊艳了很多人,老宋逢人就骄傲的拿出来展示,听过的人都说这歌声来自一个老练的歌手,他就得意洋洋的揭晓答案:歌声来自一个23岁的放羊小姑娘!任何的音乐教育都没有受过,是大自然赋予了她这个歌喉。

右边就是那位歌声嘹亮的牧羊姑娘。


采风的路上有意思的故事和人很多,路途也很艰险。长时间在海拔4500-5000米的地方工作,冬季的氧气更加稀薄,呼吸都困难。老宋他们的体力消耗非常的大。而且没有没有合适的食物,条件艰苦,走到哪就住到哪,最长的时候,10天没有洗过澡。气压低再加上昼夜温差大,恶劣的条件下老宋甚至还曾面对生死。有一次,老宋的朋友突发了脑水肿,情况危急,老宋不知道哪里来的劲,背起他就往急救室跑,最终捡回一条命。

向导小金老师和卓玛玉珍,两只麦克风"穿得"比他们还多


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老宋走完了阿里和昌都地区,收集了300多首歌曲。老宋从带回的这300首藏乐里,精挑细选出了一部分歌曲,把两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分别做成专辑,制作也已近尾声。

这并不是老宋对藏乐痴迷的尽头,西藏还有6个区域的音乐等着他去探索,林芝有门巴族的森林音乐,日喀则有珠穆朗玛峰下的定日大鼓,那曲有纳木错湖边的班戈大歌,拉萨有宫廷乐舞......

他说:“庄子说风吹过大地的呼吸声就是天籁,这就是我在西藏每天听到的声音,这是幸福的事情,我现在希望把这样的幸福带回给现代都市的每一个人。”


意猶未盡的請再看一遍視頻







即將啟動西藏音樂根源之旅

敬請關注公眾號留意最新消息



西藏蕃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

如需轉載請留言咨詢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