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同业动态>四月 | 像卓别林的电影一样生活
内容
四月 | 像卓别林的电影一样生活

今天是四月的最后一天,照例发文。好像每个月都是这么个开场白。

四月总的来说比较凌乱,工作上进入了兵荒马乱的状态。当然,不是我乱,我只要每天出一篇稿子就行了,虽然还有其他零碎的事情扑面而来,但是事情总是能够做完的,至于好不好,这取决于工作的一切条件,包括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以及材料和其他支持,比如时间。不过,这种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买卖,保持良好的金钱关系就好,我怎么可以对这种愚蠢抱有过分的期待呢。

智齿拔掉之后,前面的蛀牙成了新的问题。预约的时间在五月,因此中间一个月的时间,都处于随时漱口的状态中。这种不痛不痒的难受,就和日常生活一样,消磨。这不应该成为我没有完成作业的借口,但我的确有点心神不宁,新剧本写了两万字,中篇还停留在第八章,所有东西都好像看不到头一样。

月中去了北京,又是来回的通宵车,这无疑非常吃力,在车上看完了《第二性》的上部,回来的时候,被旁边的姐姐说身体不好。我说,托马斯·沃尔夫38岁就死了,我25岁还没写出第一部长篇,怎么看都来不及了,还要什么命。

即便这么说,每天的工作就是写东西,写这种东西不用动脑子,但是占用时间,一大段一大段的空白,把要写的东西全都割裂开来。回去找状态可能从十点之后开始,到一点前后能找到感觉,再写一个小时也差不多该睡了。写不了多少字,但灵感不是等出来的。

好了,言归正传。2018的第四个月,月历封面是卓别林。上个月的爱因斯坦和卓别林还有一张合影,电影之外的卓别林,除了矮一些,简直帅呆了。虽然是默片,但是幽默感以及对于现实的讽刺深得我心。这个月按说只有一个剧本,但是发现了另外三个开过头的,所以有四个未完成项目。好在五月没什么作业,可以用来填坑。

 

四月作业

 

又一次,很抱歉地告诉大家,这个月,我一篇都没写完。但是比上个月好一些,毕竟还是动笔写了很多的。

 


《皮格马利翁之死》

这是一个很早就想到的点子,主要讨论亲密关系和写作。相比于很久之前的相当简陋的《毕业故事》,这次的对话长了很多,情景上的设计也多了一些,但走向还是电影式的剧本,而不是舞台本。由于设定上有点荒诞,原来是想写成小说的,但是小说版不小心写成了意识流,光走路就写了三千字,不是很合适,就按照剧本改掉了。有兴趣的小伙伴,请问我要剧本,虽然只开了个头。

 

《父母学堂》

来自于伊坂幸太郎那句: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毫无疑问,写的还是亲密关系。我在这方面受到伍迪小老头影响,也可能我就好这一口,好吧,我就好这一口,所以热衷于写这个类型。这个貌似写得比较少,就5000字,四个场景,几乎只是片头,标题头没出来的那种。

 

《搬家》暂定名

独幕剧,但是总体上切成了四个部分,总共就两个人,应该是舞台剧的走向。具体内容暂不透露,这时一个一开始动笔就要写完的剧本,所以,我还没有开始写。

 

《遇见》暂定名

三幕剧,三个人两两组队的长对话。还是舞台剧走向。不要问了,我可能也不用讲了,我好像还没有什么不讨论亲密关系的写作计划。

 

《性别:基于差异的不同延伸》

这篇不是剧本,并且已经完成了一半,可能这周就会发布。怎么说,看完《第二性》总得写点什么,虽然波伏瓦在文学上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找寻这个社会对于性别认识的一些固有印象和演变过程,但她的影响完全就是在那句“女人不是天生的”,以及历史部分关于女性无法独立达成对于平权的追求这个认识。我试图借此展开讨论,但我可能没有什么新的理论,毕竟这么现实的问题,还是就事论事地讨论吧。

 

四月读书

 

剧本读得不多,只读完了契诃夫的《海鸥》和古希腊剧本选里的《安提戈涅》和《美狄亚》,对古希腊戏剧的呈现方式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喜欢。


紧接着读了《第二性》的上部和《区别》的上部。最近读书状态比较差,可能是因为两个通宵火车坐的,又或者工作本身太过无聊,令人心烦。

 

四月观影


《头号玩家》

作为一部商业片,可以给满分,毕竟是一部很爽的电影,起码在高达飞下来的那一瞬间,我那一场的观众都非常激动,虽然,我并没有认出那是哪台机子,因为我看的不多。


故事本身非常套路,主角光环相当明显,就和打游戏一样,一个一个通关。我对于电影中所要表达的,虚拟世界终究给不了面包的呼唤不太感冒,因为这个月我的确花了不少时间在玩游戏,而且我很清楚,我在逃避我的写作和阅读计划,因为休息时间大多数都变成了垃圾时间。

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未来不会变成电影里的样子,但不排除变得更坏,或者说显然不会更好。

 

《摩登时代》

以前好像看过一遍,所以再看的时候有很多熟悉的桥段,。即便是上个世纪上半叶的故事,今天看起来,依然不过时,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工具上的,互动上基本停留在一个水平没有动过。

 


《爆裂无声》

你说他黑色幽默,我是没有看出来,犯罪片是肯定的了,试图揭露点什么,只能说提醒我们别忘了挖煤的兄弟姐妹们,那有水污染。

导演像是怕大家看不懂一样,越往后越着急地把所有的,不管是不是刻意藏起来的线,都拿出来放到你面前,意思是,这样你总该明白了吧。当然,很多为了消闲去看电影的人是不认真的,但是稍微认真看了的人会觉得,这电影怎么这么啰嗦。

在浙江电影院看的,路过很多次,第一次去,有点出门的时候下雨了,有想象中的八十年代的味道。

宋洋蜜汁适合脸……

 

《宣言》

这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电影,但我不能就此划定标准说它不是电影。

凯特大魔王也并没有非常轻松自然地切换不同的角色,因为这个片子本身就不自然。很有趣的一点就是,这似乎可以作为艺术史课堂的开场,展开去讲解各种主义。


《攻壳机动队2:无罪》

相比于第一部,叙事的完整性上差了不少,可能是为了进一步阐述导演关于人的存在的思考的探索。当然作为一部电影,只能做到这样了,氛围可以让你进入状态,好像应该思考点什么,但它绝不可能比萨特的一句,你是个自由的人吧,那你去选择吧,更容易引发思考,因为它不提供思考的基石。即便后世的哲学家发展出了丰富的分支,但古希腊的三位师徒就是基石。当然他们的思考来自于生活,这个开头好像源自于一个让人崩溃的老婆。


《发薪日》&《朝圣者》

卓别林的两部短片,腾讯上看到的是这两部的合集。卓别林一贯的风格,很有趣。发工资当天晚上看的,看到妻子把丈夫工资充公的那一段,感觉现在也差不多,只不过现在掌控工资的不是那个不存在的妻子,而是社会的消费主义。

 

《湮灭》

本来约好了的电影,我耐不住先去看了一场,如果还不错的话,是不是要补一场二刷。

时候发现没什么必要。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这部不是以脑洞取胜。虽然这部电影的噱头是击败大刘的《三体2》得奖的作品,但是这种带点克苏鲁(说实话我没怎么感受到,按道理影视容易放大的种感觉),实际上只是为了从另一个方面讲明白设定的环境,除了功能性,就只是好看了。


这么说来我可能要求高了点?

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不是很好评价,这里给她发挥的余地也很有限。其他演员也中规中矩,非常戏剧化,很符合设定,就不太贴近常理了。

故事给的设定就是外星来的东西,自发地在改变周遭环境的一切,讲不通的物种基因重组。显而易见的表达就是,鹿角上开花,真·梅花鹿,熊有着人的声音,这么一个重组。令人困惑的可能就是娜塔莉和他那个逃出来的丈夫,究竟是外星人还是自己。个么按照剧情,外星人从来就没出过灯塔,既然各种东西都可以重组,出去之后是不是本人也都很正常,总不见得也要她头发成了柳条才算数吧。

 

《无耻混蛋》

相比于《低俗小说》,这部没有那么干脆利落,就和后面两部《被解救的姜戈》和《八恶人》一样,故事可能完整一些,呃,好吧,昆汀习惯于在叙事手法上下功夫,我们就不纠结了。

布拉德皮特怪腔怪调地演,整个故事也子虚乌有地荒诞着,因此原本的尴尬,都变得很好笑了。几乎每个人的如意算盘都落空了,只剩下皮特怪腔怪调地作为线索将一切失败都串在一起,事情本来就是假的,落空了又怎样呢?


梅拉尼太好看了。

 

《非强力》

我觉得每个月怎么都得看一部伍迪小老头。

这部还有个名字叫《无敌爱美神》或者《伟大的阿芙洛狄忒》,和我想写的《皮格马利翁》的部分内核是相似的。古希腊戏剧真是各种母题集。


一如既往的喋喋不休,关于要不要孩子,出轨与背叛,伍迪艾伦拿手的亲密关系加上了《俄狄浦斯王》的希腊戏剧,产生了谜一样的化学反应。

当年《莫扎特传》的萨里耶利也来捧场了。

 

《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

是的,我终于看完了。这部剧最令我喜欢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服装,复古风深得我心,可惜我梳不了那种男士油头,另一个是女性主义,当女主酒后暂时觉醒,来了第一场脱口秀大吐槽之后,我觉得应该看下去了。


中段为了承上启下,有两集挺无聊的,不过搞笑的老爹算是小小的亮点。

最后一集,女主在台上讲,为什么妻子要在肚子饿的时候假装不饿,blablabla。我虽然没有妻子,但是我是很赞同的,一方面是,当你不争取,你想要的并不会每次都靠别人的慈悲或者单纯是运气,落到你头上,另一方面,表达出来是很重要的。

最后,心疼男主一秒钟。不是同情他出轨之类的,只是说他并不一定要努力变得相当成功。在他看到复合的希望之后,回光返照似的奋发图强,工作上有了起色。又在听到妻子出色的脱口秀之后,相当颓丧。你可以想象吗?就是那种找人陪你试镜别人被看中的感觉。

 

《血观音》

挺阴郁的一部电影。

三个女人一台戏,话里有话,不正面描写,各种埋伏笔。前半段我是看到有张爱玲的叙事状态的,其实这种场面删哪个的东西,和藏在下面,大家又心知肚明的东西,张爱玲是很喜欢写的。只不过她喜欢用人物和家族故事写时代,但是这部电影只是反映现实。

人物设定上都还蛮成功的,不论是棠月影、棠宁还是棠真,都在各自的戏份里很出色。虽然台词上有点硬,不知道是要符合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状态,还是演员口音的问题,听起来是不顺的。棠宁作为交际花,和世故是外露的,但是有时候又是单纯的,比如对假妹妹真女儿的爱,不说真不真吧,就是很上心。但这个人物的言行怎么看都有点造作。


故事嘛,是个连环套。一开场商业互吹的那一拨都是局中人,真正设局的人反而话最少,更像一个管家。但是呢,到头来,手段如此高明的女人也只能怪借力打力,不得不依附于某一方大佬。

隐喻还行,但是揭开谜底的闪回有点多余,林太太开口问的时候,棠真小朋友你回答是Marco,冲出病房被站在那儿的棠月影吓一跳,显然有问题,前后一搭就明白了,前者是故意的,后者是看着她死了才出病房装样子的。至于纹身男的背影,死了之后出现两次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要让棠宁看到。

好了,要注意以后不要随便喝女人泡的咖啡……

 

《幕后玩家》

这是一部你可以差不多猜中80%剧情的悬疑电影。就是说,一个新的情景出来,或者一个新的角色进来,你看到第二次的时候,你可能就已经明白了,以至于后面的情节莫名就很无趣。

导演肯定没准备最后才让你知道,记者就是幕后玩家本人。正因为这样,在山里急急忙忙去救人的一段很奇怪,但这就是一个时间差,在观影过程中感受是合理的,但不能回想,这个电影的毛病大概就是这个。另一个就是合理化,或者理想化。一个记者哪儿来的这么多警灯?某宝神通啊?

一开始的作案手法似曾相识,为了惩罚而不是毁灭,所以背包里不是炸药而是降落伞。至于在广场上翻垃圾桶什么的我都忍了,但你这个一天到晚做选择题,是小时候考试留下的阴影吗?说教意味强了点吧。

 

《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

正在看……

请来一打这样的姐姐……

 

四月刷剧

 

《背叛》

很早就和老干部Ling姐姐约了这部戏,在鼓楼西。

去年年底看博格曼的《婚姻情境》,今年是品特的《背叛》,我好像缺了出轨和离婚就没法儿看戏一样,每次都选了这么标准的话剧来看。


这是一个倒叙式的话剧,对话到不嫌多,啰嗦的地方有一半是英文的感觉,就是说你讲英文我觉得挺合理,中文不这么讲话,翻译腔式啰嗦。结尾莫名求爱的表白简直复制黏贴了古希腊戏剧的歌队长。

不过说实话,三个人的关系能写得这么错综复杂也是很棒了,倒叙加上时间线上三个人的认识有着不同程度的偏差,让这组关系相当有趣。

 

《抄写员巴特比》

准独角戏,虽然有一个演员搭配着演了其他的几个小角色,但是王传君还是一个人搞定了90分钟的大量台词。中间有几次念错,倒也无伤大雅。

这种呈现方式和黄湘丽的独角戏又不一样,黄湘丽是那种热情奔放恣意张扬的风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她完完全全地从那个女人的信里走出来了,到这童年的天真和少年的羞涩,以及成年后的纠结和痛苦。丰富的肢体语言、光影,还有牛排的香味和打翻的红酒,都在帮助这个女人倾诉这一切。

但是,王传君就是一个人坐立不安地在那儿讲话。可能就是那种,一个假期回来,你的上海同事有一件很有讲头的事情要讲,然后就一个人给你讲了这么久,期间激动起来还有上海话。

那么这个故事呢,我觉得可恶意有很多意思,比如人的孤独和无助,工业时代所产生的流水线式的荒诞,像卓别林,还有那种固执己见的反抗。这不是一个说教的戏,这是一个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的戏,可选的本来也没有很多,氛围就是那种荒唐、无奈和忧伤的,但是你可以感受到的不是唯一的就对了。大多数人可能是钳子和火鸡,又有一部分人是这个老板,而有一小挫人就是巴特比。你敢说如果电脑会自行打字,你和他有什么功能上的差别么?

 

四月听歌

 

鲍勃·迪伦预热起来~


五月计划

 

填坑,填词。

 

五月读书

《第二性》下部

《区别》下部

《情爱现象学》

《东方历史学人13:界限的消失》

 

五月观影

 

毫无疑问的《复仇者联盟3

应该是零点场没错了

《现代启示录》

《赎罪》

《偷自行车的人》

《西部世界》

 

五月刷剧

 

没有剧,但有一场5/2的音乐会

 

最近状态是挺差的,加上《炉石》进入了新环境,《第五人格》这个有点迷的游戏占掉了《平安京》的时间。在碎片时间上,做这些事是容易的,刷剧也是容易的,看书写作就很难了。所以有很多次,我都选择了简单的方式来逃避写作和阅读,当然也怪我,为什么选了这么基本神奇的书,我也很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

 

好了,这篇可能是目前为止最流水的流水账结束之后,你们很快就能看到新的文了。没有压力只要听歌的五月,适宜填坑,你们是要看《癫狂与哀伤》,还是剧本呢?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