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同业动态>莫扎特|爱打牌赌钱,爱香槟舞会,作业基本上拖到哪天是哪天
内容
莫扎特|爱打牌赌钱,爱香槟舞会,作业基本上拖到哪天是哪天

前两年去挪威看一个音乐节。我们被邀请到一位已故音乐家的家里,听一场音乐会。三两乐手,坐大钢琴边上,奏一首钢琴三重奏,奏完一个乐章,换一位歌唱家上场。到后来,一位穿便装的哥们径直从观众席后面走到钢琴前,坐下,低头开始弹奇妙的和弦。

 

在一个仅容纳40余人的客厅里面,坐他们家的沙发椅,用他们家的杯子喝茶,听着这位音乐家昔日的乐曲,房子周围是风景怡人的森林和河流。真是一个安静地有些寂寞的地方。我开始理解他乐曲中的优美和淡淡落寞。

 

音乐家们聚会,自然少不了一起演奏,有时喝酒合奏,喝高了还会交换乐器玩。当然也会认真听彼此新写的曲子,互相喝彩或批评。像交响曲、钢琴协奏曲的初稿往往是写成双钢琴,作曲家找朋友一起弹奏聆听,征求朋友的意见并完善之后才会写成乐队终稿。他们互相激励、互相吹捧或互相鄙视,有的好到可以整年一起开音乐会,像“某某某与他的朋友们”,有的一言不合就闹绝交,像贝多芬和他的朋友辛德勒。

 

最爱热闹的音乐家是莫扎特。他爱玩爱郊游,打牌赌钱,香槟舞会,哪样都少不了他,作业基本上拖到哪天是哪天,即使写作业也喜欢趴在球桌上,一手羽毛笔,一手甩桌球。莫扎特是音乐家里面朋友最多的,家中就像个音乐俱乐部,他待朋友非常大方,一旦有点钱,就会在家中宴请宾客,喝大酒讲黄段子。他的朋友里有剧作家达蓬特,有歌唱家,有他喜欢的女钢琴家,还有单簧管家斯塔德勒,长笛家,圆号家洛伊盖布,还有为他抄谱的工作人员·····反正人人都爱莫扎特。

 

  • 年轻时的莫扎特



莫扎特因而喜欢写热闹的音乐,喜欢写表演者成双成对的乐曲。他的歌剧以重唱知名。在《费加罗的婚礼》里面,有一段著名的二重唱,《西风颂》,曲调优美,曾经让《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犯人产生“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念头。有意思的是,莫扎特的善良、待人的友好也可以从音乐中听出来。


  • 西风颂


《西风颂》是伯爵夫人与她的女仆一起唱的,你一句我一句,一起写一封捉弄伯爵的情书,啊,西风吹拂,小树林里,夜色多好。从容如晚风的美妙乐句,没有主仆之分,没有情敌之争。他在歌剧里,从二重唱写到七重唱,信手拈来,一个转调就让情节急转直下,再换一个和弦就能晴转多云。

 

同理,他也喜欢写重奏,喜欢为各种乐器写协奏曲。如今最知名的长笛协奏曲、圆号协奏曲和单簧管协奏曲中,几乎都有莫扎特作品。他当然不可能会摆弄这么多乐器,基本上都是被朋友们逼着写出来的。当年他的友情之作,如今造福一代一代小众乐器家们。为了让朋友们一起玩重奏,也为了应付各地演奏家慕名而来的委约,莫扎特写了不少编制奇趣的室内乐,简直就是20世纪音色实验派的祖师爷。

 

  • 《慢板与回旋曲》K.617

莫扎特最心爱的朋友,是他精神上的父亲,“海顿爸爸”。海顿比他大24岁,亦师亦父。在那个年代,只有海顿真正认识莫扎特的才华,他对莫爸爸说,你儿子是最天才的音乐家。


  • 海顿 by John Hoppner



如今大众知道海顿,是因为他写了德国的国歌。其实海顿的功绩远不仅在此,他是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爸爸”。他是莫扎特的“海顿爸爸”,是贝多芬的老师,埃斯特哈齐家族宫廷乐队的“爸爸”,甚至连家里的鹦鹉也管他叫“爸爸”!

 

自莫扎特结识了海顿之后,海顿的简洁典雅的风格开始影响他。莫扎特的第14至第19首“海顿四重奏”是题献给海顿的。这些弦乐四重奏让我们对小莫另眼相看,貌似天天在玩,原来他超级勤奋博学呢!当然他不是城府很深装天真,天才的音乐感知异常敏锐,几乎无意识地吸收新的音乐信息,激昂的好学精神基本上都来自本能。他学习海顿的技法和结构,模仿巴赫的赋格手法,作了不少革新。


相比海顿的雅正庄严,莫扎特就是游戏弦乐四重奏,他艺高胆大,玩技很高超,很起劲,玩不协和的和声,玩一上来就是慢板的新结构。比如,他有一首叫“不协和音”四重奏,对位法密集浓稠,四个声部竞争激烈,复杂的不协和和声如今听来也是相当前卫的,展现莫扎特超人的听觉感知。他尤其擅长将一个动机游乐性展开,恶作剧般发挥,乐思丰富尽情,像小溪流淌,如缕不绝。给他如此一捣腾,音乐的情绪变得错综复杂起来,可以说他的弦乐四重奏也体现了交响性。

 

  • 《排练四重奏的海顿》


后来海顿要去伦敦发展,莫扎特很舍不得,跟他说,海顿爸爸,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语言又不通,为什么要去英国呢?海顿说,我的语言全世界都懂呢。

 

此时,波恩少年贝多芬已经是冉冉升起的音乐明星。海顿去伦敦时途径波恩,宫廷安排贝多芬陪大师吃饭。贝多芬的几首颂歌让海顿刮目相看。不久,法国大革命爆发了,波恩城里时局动荡,贝多芬工作的选帝候宫廷也快撑不下去了,于是他动身前往维也纳投奔海顿爸爸,坐了8天马车,穿越战火,一路颠簸到了维也纳。

 

在此之前,贝多芬也曾到维也纳拜访过莫扎特。

 

  • 贝多芬   by Joseph Karl Stieler



关于这次历史性的会面,留下无数个版本的传说。流传最广的一则是,贝多芬来到莫扎特家中弹琴给他听,一开始他弹奏鸣曲,莫扎特没在意,后来他弹起自己的即兴曲,莫扎特终于踱到钢琴边,说出他那流芳百世的预言——“注意这位年轻人,他会震惊世界的!”但是后来的莫扎特学者经过周详考证,认为贝多芬去维也纳的时间与莫扎特的档期有冲突,该故事纯属虚构。但在菲利克斯·胡赫的《贝多芬》传记中,他们不是见了一面,而是共渡了一个星期,礼拜天一大早两人还一块儿吃早餐,吃完了手拉手去参加维也纳的公园音乐会。但不同版本都表示,莫扎特当时正忙着公演《唐璜》,又爱拖拉,贝多芬几乎没跟他学到什么。

 

后来贝多芬再次听说莫扎特,就是他去世的消息了。

  

贝多芬最早的钢琴奏鸣曲是题献给海顿的,但这些作品一点儿也不像海顿。他的浓烈情感冲破了古典格式,音乐变成了自由的表达,情感的“真”超越了古典的“美”。据说贝多芬自己最满意的第三首《C大调奏鸣曲》遭海顿痛批,让性格倔强的贝多芬十分不爽,而他一直受不了海顿动不动就跟他讲规则,作曲课仅持续一年,因海顿去了伦敦而告终。

 

  • 贝多芬



相比之下,贝多芬似乎更认同莫扎特。他出发来维也纳的时候,友人指点他,“从海顿手中接过莫扎特的精神”。莫扎特的精神是什么?天才之间才有深刻的了解与真正的敬意。贝多芬不但在音乐写法上赞同莫扎特,莫扎特的自由灵动的创造力也一路激励着他。

 

如今人们常常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听见早期的贝多芬。如《幻想曲》K.475和《奏鸣曲》K.457,叫人想起《悲怆奏鸣曲》,连句法都相似。这两首小调奏鸣曲是莫扎特作品目录中罕见的悲剧性作品。一向乐思如流一挥而就的天才,忽然深思熟虑起来:凝重的乐句,暴风雨般的音群和有力的结尾。在生命的某些困惑与挫折面前,莫扎特产生了悲剧心理。而他们是如此不同:贝多芬的悲壮来自性格,他蔑视命运,毕生抗争;莫扎特的悲怆是来自认命,来自对命运不可逆转的自知。

 

在莫扎特的《第20钢琴协奏曲》(K466)中,他们对悲剧的看法达成一致。这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的钢琴华彩段是后来由贝多芬补写的,莫扎特以激流般的音型试图冲淡悲伤,而贝多芬却将悲剧深化了。

 

如今我们举办“众筹”音乐会,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贝多芬就已经玩过了。他的编号OP.1是一组《钢琴三重奏》(三首),为了出版这部乐曲,他拉来赞助,就像现在我们找赞助商来为音乐会的票子埋单一样,贝多芬让他的贵族朋友们以高价买走了450份谱子,并且将他们的名单列在乐谱的钢琴声部上。如此大赚一笔。但这种投机作法他也不好意思再重复。


紧接着他以正规方式一鼓作气出版了一系列乐谱,从OP.2到OP.21。这些早期作品大部分是室内乐重奏曲,靠着这些沙龙曲,他在贵族圈子里打开了名声,开始自由出入于上流社会。他在沙龙里演奏、教贵族学生、出版乐谱、作曲,十分忙碌。待时机成熟,他开始举办面向大众的公开音乐会,这给他带来广泛的社会知名度。

 

到维也纳不久,贝多芬毫无悬念地成名了,而且名扬中欧。想到莫扎特当年的凄苦遭遇,他有种快感,觉得自己为莫扎特报了仇。

 

  • 莫扎特




田 艺 苗
music life
田艺苗,女,青年学者,音乐作家,作曲技术理论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华人女作曲家协会常务理事。
独自创办了走出学院的“穿T恤听古典音乐” 音乐讲座系列活动。
出版《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等图书。

2015年央视节目《文化公开课:艺苗听音乐》为更多观众打开通向古典音乐殿堂之门。
第二季古典音乐重奏课


文/田艺苗


在外讲课,总是被问到音乐教育的问题:

“该不该去考级”“如何让孩子爱上弹琴?”

还有年轻的孩子们问:“如何组乐队玩玩?” 


平时与朋友们聚会,他们问的最多的,也是孩子学音乐毫无起色的困扰,是否应该继续?去考级真的有用么?孩子们则跟我抱怨,为了考级一年只练三首乐曲,真是腻烦到爆。

音乐虽然无形无色,却与人们血肉相连。平时在书本上阅读西方历史文化,总觉得隔阂,但当你听见那个年代的音乐,就会听见当时的风云际会心潮起伏,似乎毫不费力就可以贴近那个年代灵魂深处的热情与彷徨。音乐的力量,可以让一个死去的世纪在你心里复活。
 

每个年代的音乐人做着相同的音乐普及工作。从大指挥家伯恩斯坦,到乡村音乐教师,从音乐教授,到小报乐评人。凭着各自对音乐的天真的热爱,花费不少时间、心血和精力。作为乐评人,我们写乐评,从个人的审美角度指导聆听,其实是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听众;作为音乐教育者,我发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天才和大师,而是建设生机勃勃的音乐文化环境,是让整整一代人热爱音乐。




2015年9月,在准备了近半年之后,我的工作室推出了一门面向公众的音乐课:古典音乐重奏课。招呼大家一起来玩重奏!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练琴没劲,还有乐队的同学与你合奏,用音乐一起交流、欢笑;你一个人练琴偷懒玩手机,还有乐队的朋友们监督你,大家都熟练了,你怎可以拖后腿;一个人学琴进步太慢,还有同学们帮你分担复杂的音乐技能,与你分享美妙的多声部音乐。

发布招生公告的第一天,我们就收到了数百个留言。但真正招到合适的学生却是在一个月之后,没人参加过与陌生人合作的重奏课,组合适当的乐手也要看机缘。我们召集了各种爱乐者,有专业的音乐学生,有琴童,有乐迷,有名媛贵妇,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爱好者。
 



因为无先例可参考,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学中逐步完善与改进。基础课仍采用一对一,因材施教;重奏课的组织一直是个难题,最初来报名的几乎都是成人,可是坚持学下来的几乎都是小朋友,成人都太忙了,后来我们沙龙表演的主力也都是小朋友,在此代表成人向小朋友表示敬意;目前最受欢迎的是音乐沙龙表演,在沙龙里面一边给大家讲解重奏与室内乐的历史、经典曲目,一边结合现场演奏,还有英伦下午茶吃吃喝喝,以致后来沙龙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越了课程本身。


2016年7月开始报名的新二季的“古典音乐课”,我们根据前面的经验做了一些调整:

  • 不再安排一对一的声部练习,把这一课程交给学生自行寻找教师;

  • 我们公布新的重奏课演奏曲目,每一曲目组织四节专家重奏课,学生可挑选自己喜爱的曲目演奏;

  • 继续组织音乐沙龙与表演,当然形式会更丰富有趣。

 
第二季“古典音乐重奏课”即将展开,欢迎音乐爱好者们来相聚!
我们将于7月开始面试与招生,
详细招生简章,
将在公众号“田艺苗的田”公布。
◎长按识别二维码报名



—end—





MORE
猜你喜欢

◐◑不是放弃音乐,只是更想做一个父亲丨摇滚豹秦勇

◐◑两个哑巴 | 马頔

◐◑上周我在杭州见到了李志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报名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