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设施资讯>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545)-1(下)
内容
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545)-1(下)

接上一篇……演奏者:Maria João Pires



主部在C调的V级和声上终止,经过了一个小节的左手颤音短连接以后,副部几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闯入。

副部主题仍然延续了歌唱性的甜美,带点活泼与小清新,除了调性是G大调以外,情绪与主部主题对比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演奏时最好稍微突出一下左手的颤音里的隐伏旋律(圈红的音)。


第18-21小节,双手交替进行,技巧上是双手分解和弦的琶音练习我们在很多其它作曲家的练习曲里,都会看到这种练习。

但莫扎特不是“其他作曲家”,怎么可能只是单纯为了技巧练习?

所以,这个段落实质上却是呈示部最优美的段落,每个和弦仿佛都有着自己的灵魂——

时而单纯、时而忧伤、时而欢欣、时而期待…


这里的运指要干净利落,不能让音色有拖泥带水。


正如之前文章所说,净版的乐谱是没有任何力度提示的,难道就意味着要弹成一个木头的效果吗?

显然不能这样侮辱莫扎特!

所以我建议练习者可以根据和声变化的走向,去处理这里的力度。

比如第18小节,是G大调的I-IV级和弦,中正平和,带点上扬,最好别太过柔弱。

接下来第19小节是VII-III级和弦,减3性质的导和弦,是调内3和弦里最为紧张的,显然力度上可以强调一下;然后III级是小3和弦,比较柔和,所以力度可以降下来,与前面的VII级有个对比…接下来的旋律也是以此方式。


副部的第23小节,对于初学的人有一个不好把握的地方:

右手的32分音符,很容易弹成占用时值过多,导致节奏拉的太长。

演奏者须知道,这里右手的4个32分音符,占用的时值,其实就是等于左手的1个8分音符而已(圈红的地方)。



展开部的第一部分先从g小调开始,到达d小调:


而到了第二部分,基本就是调性打群架的局面:从d小调转入a小调,再C大调,转a小调、然后从F大调的V7和弦准备,转到F大调的再现部。


不过,即使不懂和声与调性也没关系,完全不妨碍体会莫扎特在这个段落想表达的情感:

这里有激进、有期待、有欢乐、有愤怒、有迷惘、有调皮…这些不同的调性,仿佛象征着莫扎特心中所体会到的人生各种情感。

我始终觉得,专业性的音乐分析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但音乐的最终目的,不是分析什么,而是从心里去体会、去感受。

如果演奏的你在这里感受到了这些,也许就说明,你懂莫扎特了。

哪怕没有演奏,但在欣赏的时候感受到了,也一样懂莫扎特了,是他的知音…



这个乐章的再现部最最特别之处,就是它的主部主题不是平常的C大调,而是在下属调(F大调)上再现。

这样说吧,若是按照当时创作的套路,再现部里的主部主题,就是这个——


这个主题在再现部,是肯定要落在主调C大调的,但是莫扎特硬是像美特斯邦威那样,不走寻常路,他在F大调,也就是下属调上再现:


调性的设置导致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春光满目的感觉。而且这里用到了莫扎特时代的钢琴最高的音域,音色澄清、剔透,仿佛天籁飘落一般。

神来之笔!

其实,这样的做法有些冒险,因为做好了,只是标新立异;但是没写好的话,是会遭人诟病的。

但是莫扎特成功了,所以从这个乐曲往后,不少作曲家(比如舒伯特的好些钢琴奏鸣曲)在写再现部时,为了获得这种清新的效果,都遵循了莫扎特的做法,从下属调上再现。

这就好比每个人都告诉你,水煮鱼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要炒辣椒花椒淋油,但是你偏偏想出了另一种做法,并且成功了,后来的川厨子在做水煮鱼时,都采用了你的做法。



最后,对于这个乐章的和声表情,用一个很好玩的老视频来结束,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里的和声到底有多卡哇伊!!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练习曲公众平台(微信号:pianoetude),获取更多资讯。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