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设施资讯>音乐能力,男女谁更强?答案令人心碎
内容
音乐能力,男女谁更强?答案令人心碎


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马勒、西贝柳斯……为什么这些脱口而出的音乐人、作曲家皆为男性? 作曲名家中为何女性寥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1


Scott A. Miles等学者在2016年进行了一项名为《音乐中的性别区分:女性在认知熟悉旋律方面的优势》的研究,参与者皆为惯用右手的美国本土居民,他们发育正常、无神经性的或是心理性异常。男女两组,各有24名,每组半数为音乐人,半数为非音乐人。



测试所需260段旋律的长度在4.1至15.8s之间。 其中旋律源自知名曲调的片段,涵盖传统、民谣、儿童、爱国、古典和流行音乐,也有来自电影、电视和百老汇音乐剧的主题曲。测试者被引导聆听每一支旋律,一旦听到熟悉的曲目就按下某个按钮。实验将记录他们的反应时间和准确度


实验结果显示,不管是音乐家还是非音乐家,女性对于知名旋律的平均反应时间约短于男性0.5秒,判断结果的准确度也比男性约高10个百分点。该研究认为这可能归功于女性在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方面的优势,使得女性对熟悉旋律的判断更胜一筹。不仅如此,该实验精确地捕捉到,无论曲目是否带有歌词,无论测试者是否专业,这种优势依然存在


我们可以说,在旋律认知层面,女性赢了一分。



2





虽然女性具备这一天然优势,但这种优势似乎只能说明女性更加擅长分辨旋律,依然不足以证明她们更善于创作。比较男女“音乐能力”至少还要包括创作力。


Farnsworth早在1969年就通过对音乐学者和学生进行民意测验,调查了数位古典音乐作曲家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调查结果的依据是这些作曲家在百科全书上所占据的面积,并且记录了他们的作品被演绎和录制的频度。这些不同指标最终都指向一个结论:被认为地位最显赫的作曲家皆为男性



如果社会认可算是一种体现价值的方式的话,那么女性恐怕在这一轮PK中要丢掉一分了。


3



显然女性音乐人的存在感较低还有其他原因。

 

19世纪法国著名女作曲家夏米娜德在职业道路上就面临了性别的挑战。这种偏见在《阴性终止》一文中被揭露:音乐中的性(sex)、性別(gender)与性欲特质(sexuality)使得古典音乐颂扬“男性阳刚化”曲调创作,贬抑被视为女性阴柔特征的音乐形式,这一认识深刻影响了整個西方音乐史的社会性别建构。而夏米娜德的风格充满了更多女性的优雅和妩媚,这种“不阴不阳”的作品便招来批评。



澳大利亚学者Dawn Bennett研究发现,女性音乐人相比于男性鲜少从事职业化活动,而更有可能为了家庭和承诺的需要,退居到音乐教育领域


如果女性被遗忘,很大原因是男权社会,那么, 我们恐怕要为女性感到同情,并且加回一分了。


4


不管怎么说,女性创作的作品,究竟如何呢?事实上,天才女性作曲家不是没有的。


克拉拉,德国钢琴家,作曲家


在西方,克拉拉便是例证,克拉拉早年通过艰苦的训练获得了出色的琴艺和创作能力,在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赞誉和经济支持后,激励壮志未酬的丈夫舒曼,协助他跻身一流作曲家行列,自己则甘愿奉献于家庭



芬妮·门德尔松,德国钢琴家,作曲家



又比如芬妮·门德尔松,当我们听过她的弦乐四重奏,便会意识到这位早逝的作曲天才对世界音乐史来说是个多么巨大的损失。菲利克斯(即我们常说的那个门德尔松)也很仰慕姐姐芬妮的才华,但是他们的父亲却悲观地认为“她的才华对于女性来说有些过分了”


其实,在音乐史学家的记录里,女性音乐家,一直是层出不穷的。我们在《女性与音乐:不可忽略的故事和作品》一书里,可以找到各个文明古国神话传说中关于韵律方面的女神崇拜,还有收录自中世纪至20世纪初的530余位来自英、德、法、美等国的女性作曲家,以及她们的故事和作品。


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在缄默中逐渐摆脱性别桎梏,从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到大型交响曲、歌剧、弥撒等几乎所有领域均建树卓著,在演奏、教学、音乐出版、创办和资助音乐机构、建立女性音乐组织的活动范围上亦分布广泛



他在街头随意放了21架钢琴,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寒假刚开始,这群娃让钢琴老师惊呆了


这么简单的曲子都弹不好,我以后怎么当钢琴家




本文摘自“中信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转载时有删节




 音卓,美国音乐教育出版品牌Alfred在中国设立的音乐中心。专为3-14岁宝贝量身打造的课程体系,让宝贝从第一节课起,与欧美同步。


免费预约热线

400-700-1606


 

想让宝贝来音卓?从一节体验课开始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