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设施资讯>在维也纳遇上卖安利的“莫扎特”丨海外夜谈
内容
在维也纳遇上卖安利的“莫扎特”丨海外夜谈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壹读君呼唤更多的壹堆饭与大家分享自己在海外留学、旅居、旅行的有趣故事。投稿请直接发送至zhangyw@ireadweekly.com


文丨梁可

对于很多中国游客来说,在音乐之城维也纳,最熟悉的名人有两位:面容倾城的茜茜公主和无人不知的莫扎特。想寻觅他们的影踪,不一定要去霍夫堡宫的茜茜公主博物馆和小巷里藏着的莫扎特故居——画着公主倩影的纪念品挂满了每一家土产商店的四壁;至于乐圣,如果你没有在箱子里装上几包圆滚滚的“莫扎特球”巧克力回去,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去过奥地利。

就算你连商店的门也不进,只是在维也纳老城的街头闲逛,也随时有可能碰到跟你打招呼的“莫扎特”,而且还不止一个——别误会,他们不是下凡来点化你的音乐导师,他们的目标是卖票。

当我和老公在克恩顿大街街头被一位头顶白色卷发、身穿红色西洋礼服、脖子上还挂着胸卡的翻版莫扎特拦下来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嗯,包儿里的巧克力显灵了?这位扮相穿越的绅士小哥儿开口便用漂亮的伦敦音问我们会不会说英语,我们一时没缓过神儿来,木木地点头。


对方喜上眉梢,打开手里华丽丽的音乐会节目单就开始推荐。奈何我和老公对古典音乐知之甚少,兜儿里的欧元更少,只好打哈哈说,“感谢你的介绍,容我们考虑考虑。”谁想,这小哥儿格外耐心体贴,问我们是不是觉得光听音乐比较单调,他还有交响乐演奏外带芭蕾舞表演的场次可以推荐……看人家说得越来越认真,有根本停不下来的趋势,我俩实在是不好意思,尴尬地打断他,直接坦白我们钱不太够的事实。


小哥儿很是绅士,并不因为白费唇舌而生气,笑眯眯地表示遗憾。我俩也长出一口气,跟他道别,走了没多远,忽然听见那熟悉的伦敦音在身后响起,“还有更便宜一些的场次你们有兴趣吗?”

见识了这位小哥儿的执着,我和老公再碰见类似打扮的人都尽量绕着走。不想,在国家歌剧院附近,又与一位热情的蓝衣“莫扎特”狭路相逢。老公灵光一闪,摊手表示,“Sorry,English,No.”对方不慌不忙,一边用英文问我们是不是日本人,一边弯腰鞠躬并迅速切换到日语模式,“空尼奇瓦”脱口而出。


我们顾不得对维也纳票贩子超高的专业技能表示惊讶,连忙摆手澄清,“Japan, no! China! China!”蓝衣男恍然大悟,特别激动地大声说:“Chinese!你好!歇歇!窝挨昵!”连蹦了仅有的几个中文单词之后,他放慢语速,用英语问我们能否稍等,他有一个会说中文的同事就在附近。我俩做戏做全套,一脸歉意地又指耳朵又摇头表示听不大懂,总算顺利脱身。


掉头往旅馆走,我和老公一路都在讨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蜚声海外,按说应该有络绎不绝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来此朝圣才对,何至于找一帮口才超群的小伙儿全副武装,拉开“卖安利”的架势,如此不遗余力地推销?


回到国内,我求问万能的网友才知道,原来这些“莫扎特”们宣传的,大多是当地一些小型乐团的演出——观赏性当然也是有的,不过还难以登上国家歌剧院级别的舞台;所以才会有交响乐加芭蕾舞这样的“拼盘”节目出现,票价也相对便宜些;但要说性价比,也肯定到不了物超所值的程度。

细细想来:“乐圣”莫扎特会随时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各个级别的音乐团体都有相应的市场和舞台——这样的场景,大概也只有在维也纳这座将音乐传统融化于血液中的城市才能看到吧。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给壹读君点个赞;如果你想打赏下勤劳聪明的壹读君,戳一下最底下的广告吧,不花钱。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