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首页>同业动态>在德国上歌剧课(4):莱茵国家歌剧院的《魔笛》
内容
在德国上歌剧课(4):莱茵国家歌剧院的《魔笛》

“在德国上歌剧课”进行到第三场歌剧观摩,在法兰克福歌剧院欣赏年度新制作,由克利斯托夫·罗伊执导的贝利尼歌剧《诺尔玛》。在预习的课程里已经提到指挥和三位主演的实力和可能达到的水准,但是现场体验下来,这场歌剧表演的水准远远超过预期,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世界顶级巨献,最大的惊喜当然来自南非女高音艾尔萨·范·德尔·西薇尔,她毫无疑问是当今歌剧舞台上最全能的“诺尔玛”,声音和表演无不收放自如,如行云流水,妙至毫巅。诺尔玛一角对女高音的要求实在太苛刻,戏剧性和抒情性必须兼而有之,还要进行身份不断置换的表演,从神圣到轻贱,从端庄到疯狂,再从失控的状态中回到理智的抉择,一个因爱生妒却又能最终做出牺牲的“女英雄”,诺尔玛堪称极致的典型。提起诺尔玛,人人不忘卡拉斯。西薇尔的声音控制不在卡拉斯之下,声音质地犹有胜之,弱声处理更是一绝。从来没有在歌剧现场体验过被一位女高音的演唱自始至终燃爆,全场彩声不绝,为数众多的老歌剧迷甚至为之癫狂。来自欧美的权威乐评称她的“诺尔玛”所引发的剧场反响是最高等级的,是极具“统治力”的“凯旋”。


演出结束后,已是夜里10点40分,乐友们人人兴奋,一部分人聚集在著名歌唱家、乐评家徐霞女士的周围,听她精彩专业的点评到深夜,一部分人夜不能寐,通过微信与知己、知音分享这难得一见的歌剧盛宴。第二天,在莱茵河的游船上,在吕德斯海姆和宾根的古镇街巷,大家聊天的话题竟还是离不开《诺尔玛》,徐霞女士更是用几乎一整天的时间于舟车劳顿中写出千余字的精彩乐评分享给大家。



今天晚上,“在德国上歌剧课”将移师北威州首府杜赛尔多夫,在莱茵国家歌剧院欣赏当今最炫酷也是评价最高的莫扎特德语歌剧《魔笛》的制作,该制作由英德两国歌剧机构共同委约,策划和导演构思团队包括Barrie Kosky、Suzanne Andrade和动画大师Paul Barritt。这个制作曾经由“中演院线”多次引入中国大陆,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济南上演过,一度引起街谈巷议,成为极其罕见的歌剧热点。


▼ Barrie Kosky、Suzanne Andrade、Paul Barritt


杜赛尔多夫莱茵国家歌剧院也是该制作的委约方之一,本轮演出阵容也是可圈可点,指挥是特别擅长诠释莫扎特和喜歌剧的史蒂芬·克林格勒,饰演萨拉斯特罗的芬兰男低音Sami Luttinen声音的威严和浑厚一定会惊到现场观众。饰演男主人公塔米诺王子的罗马尼亚男高音Ovidiu Purcel目前是莱茵国家歌剧院的首席男高音,饰演女主人公帕米娜的德国女高音Heidi Elisabeth Meier也是莱茵国家歌剧院的当家花旦,扮相歌唱功力俱佳,是目前在德国最受欢迎的莫扎特角色饰演者。


▼ Sami Luttinen、Ovidiu Purcel、Heidi Elisabeth Meier


可能很多人在观赏《魔笛》的时候更在意谁来唱“夜后”,现在可以很有把握地告诉大家,是年轻的俄罗斯花腔女高音Antonina Vesenina,为什么对她有把握,除了观看过她的一些视频之外,还因为她的老师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花腔女高音格罗贝洛娃。


▼ Antonina Vesenina


《魔笛》是一部两幕歌剧,因为带德语对白,在德国又被称为歌唱剧(Singspiel),剧本由维也纳的剧院经理、男中音演员埃曼纽尔·席卡内德撰写。《魔笛》是莫扎特最后上演的一部歌剧,于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河畔剧院(Theater auf der Wieden)由作曲家本人指挥首演。两个月之后的12月5日,莫扎特去世。


表面上看,《魔笛》只是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公主不幸被“诱拐”和英俊的王子拯救她的桥段。但是,表面之下,这部作品的内涵要复杂得多。它是通过的象征来呈现对智慧和启迪的理解和领悟。莫扎特和席卡内德都是成员,数字三是最明显的象征:演出人员中有三个男孩、三个夫人和三个奴隶,每个乐段主要有三个和弦(正如序曲的开头那样)或三个小节,还有其他一些例证。


《魔笛》的音乐与戏剧紧密相连,莫扎特用不同的音乐风格来描绘他的人物。民间捕鸟人帕帕基诺(这个角色最初由席卡内德扮演)和他后来出现的恋人帕帕基娜(这个名字源自德语单词“鹦鹉”)被赋予朴实、民俗的旋律。相比之下,具有迷惑性的夜后则被描绘成一位意大利花腔女高音,沉迷于声音和情感表演(这个角色是为莫扎特的嫂子乔瑟法·霍费尔(Josepha Hofer)写的,在歌剧界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创作得最高、也可能是最难的一个花腔女高音角色,以其轻快的花腔演唱和连续的高音间隔而闻名)。对于那对儿年轻的恋人塔米诺和帕米娜,莫扎特使用非同寻常的半音阶旋律线条,赋予他们甜美浪漫的音乐,同时在和声上又有所突破。通过音乐来强化人物个性,莫扎特创造的戏剧人物一直在持续地打动着每一个时代的观众。


▼夜后咏叹调“复仇的怒火在我心中燃烧”


像莫扎特其他为数不多的德语歌剧一样,《魔笛》作为一部带有德国歌唱剧传统的歌剧,音乐形式通常包括音乐人物之间的口语对话。把当地语言(德语、法语和英语)的口语和歌唱文本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是相当普遍的,而且这些更亲民的作品在当地民众中很受欢迎。从一开始就很成功的《魔笛》,不仅深受德语地区老百姓的喜爱,也在世界歌剧舞台长演不衰,甚至有可能是上演率最高的歌剧。


《魔笛》的故事发生在古代埃及。第一幕第一场是在森林里,迷路的塔米诺王子被一条巨蛇追赶。他因恐惧晕倒了,侍奉夜后的三位女士出现并杀死了怪物。他们发现已经丧失意识的塔米诺很有魅力,争论着谁来保护他,谁来向女王汇报。由于无法决定,他们都离开了。捕鸟人帕帕基诺走了进来,唱着他的工作乐趣和对妻子的渴望。塔米诺恢复了知觉,帕帕基诺声称自己掐死了那条蛇。那三位女士又出现了,她们把帕帕基诺的嘴封上,因为他说谎了。她们给塔米诺看帕米娜的画像,他一见钟情。


▼“美丽的肖像”


夜后出现了,她告诉塔米诺,帕米娜是她的女儿,她被邪恶的萨拉斯特罗抓去了。她劝说塔米诺前去营救帕米娜,如果他成功了,就把女儿交给他。三位女士给了塔米诺一支魔笛,给了帕帕基诺一套魔铃来保护他们的旅途。三个精灵将指引他们去萨拉斯特罗的圣殿。



第一幕第二场在萨拉斯特罗的宫殿里,帕帕基诺出现时,萨拉斯特罗的奴隶莫诺斯塔托斯正试图骚扰帕米娜。莫诺斯塔托斯和帕帕基诺都被对方吓坏了,各自跑开之后,帕帕基诺又回来了,他向帕米娜保证,她的母亲派塔米诺来救她,而塔米诺已经爱上她了。这一段二重唱“笑与啼”,十分悠扬悦耳。


▼“能感受爱的男人”


得知一位王子爱上了她,帕米娜喜出望外,她也很同情帕帕基诺对妻子的渴望。他们一起离开。



第一幕三场,三个精灵把塔米诺带到萨拉斯特罗的神庙。当塔米诺试图进入理性和自然的神殿时,一开始遭到拒绝,但智慧神殿的人告诉他萨拉斯特罗是善良的人,而并非邪恶。得知帕米娜还活着,塔米诺用他的魔笛召唤帕米娜和帕帕基诺,它的声音驯服了动物。帕帕基诺用他的排笛回答,塔米诺急忙跑去找他们。



第一幕第四场。帕帕基诺和帕米娜被莫诺斯塔托斯率领其他奴隶抓住后,正朝塔米诺走去。帕帕基诺用他的魔铃迷惑敌人,让他们跳着舞离开。萨拉斯特罗和他的随从走近了。帕米娜安慰帕帕基诺,告诉他必须告诉萨拉斯特罗真相。她向萨拉斯特罗承认,她试图逃跑,因为莫诺斯塔托斯对她心怀不轨。萨拉斯特罗确实是一个好人,但是他说他现在还不能给帕米娜自由,因为他需要一个男人的引导。这时候,莫诺斯塔托斯押着塔米诺一起进来,塔米诺和帕米娜第一次见面就冲进对方的怀抱,令萨拉斯特罗的追随者们感到惊讶。莫诺斯塔托斯向萨拉斯特罗求奖赏,萨拉斯特罗因为他骚扰帕米娜而惩罚了他。萨拉斯特罗把塔米诺和帕帕基诺带到圣殿。



第二幕第一场。萨拉斯特罗和他的同僚们会面。他们决定,塔米诺和帕米娜应该结婚,而塔米诺应该继承萨拉斯特罗作为他们的领袖,只要他通过了古老仪式的考验。萨拉斯特罗向Isis和Osiris神祈祷,要求他们保护塔米诺和帕米娜。


第二幕第二场。一位祭司警告塔米诺,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头的机会,但塔米诺决心继续前进。帕帕基诺对考验不感兴趣,他只要食物、酒和妻子。祭司回答说,只有经过考验,他才会有妻子。在第一次考验中,塔米诺和帕帕基诺不能和任何人说话。三位女士来了,试图引诱他们说话。帕帕基诺忍不住要回答,但塔米诺依然坚定。祭司们赞美塔米诺,却责骂帕帕基诺,帕帕基诺搞不明白,如果萨拉斯特罗已经为他找到了妻子,他为什么还要经受这些考验?



第二幕第三场。莫诺斯塔托斯走近正在睡觉的帕米娜,正要吻她,夜后突然出现吓走了他。夜后唤醒了帕米娜,给了她一把匕首,命令她杀了萨拉斯特罗。萨拉斯特罗突然出现,他严厉斥责夜后,并宣布夜后必受惩罚。同时要她的女儿帕米娜与塔米诺王子成婚。萨拉蒂特罗的这段咏叹调“圣地之内”是每一位男低音必唱的。


▼“这些大厅里面是多么圣洁”


夜后离开后,莫诺斯塔托斯试图通过揭露谋杀阴谋来勒索帕米娜,但是萨拉斯特罗把他赶走了,并安抚了帕米娜。


第二幕第四场。塔米诺和帕帕基诺正在接受第二轮沉默考验。一位老妇人拿着水走了进来。她说她18岁零2分钟大。帕帕基诺起初认为她的意思是80岁,但这位老妇人坚称自己只有18岁。帕帕基诺问她是否有心上人,她回答说有,他的名字叫帕帕基诺。然后她就消失了。帕米娜进入,并试图和塔米诺讲话,但是他拒绝回答。帕米娜见塔米诺不理她,便以为他变了心不爱她了,于是她悲伤地唱着女高音的咏叹调“我的幸福结束了”,表现出帕米娜心中的悲伤,她在绝望中离开。


▼“我知道,一切都成了过去”


第二场第五幕。在圣殿里,祭司们祝贺塔米诺的成功。萨拉斯特罗把帕米娜和塔米诺分开,让他们接受最后的考验。


第二幕第六场。仍在渴望着妻子的帕帕基诺摇着魔铃。老妇人又出现了,并要求帕帕基诺承诺娶她,不然,他将孤独终老。帕帕基诺勉强答应。她立即摇身一变,成为一位漂亮的姑娘——帕帕基娜。正当帕帕基诺跑过去拥抱她时,祭司们把她吓跑了。


第二幕第七场。三个精灵在一个院子里碰到了帕米娜。她想用她母亲给她的匕首,她认为塔米诺抛弃了她。但精灵们保证,她很快就会见到他。



第二幕第八场。两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带领塔米诺在山林里进行下一轮考验。他们背诵了Isis的信条:战胜恐惧的人将获得启迪。塔米诺和帕米娜重聚。他们交换爱的话语,一起进入考验。由于魔笛的保护,他们没有受到水与火的伤害。祭司们赞美他们的成功。这一对情侣经过了太多磨难,终告结合。神秘的笛声吹出几次奇妙的音乐,帕米娜唱着“一切困难都已克服”。


▼“我的塔米诺啊!多么幸福!”


第二幕第九场。在神殿的花园里,帕帕基诺已经放弃了再次找到帕帕基娜的希望,所以他试图上吊。但三个精灵让他想起了魔铃。他摇响了魔铃,帕帕基娜出现了。这幸福的一对一起庆祝他们的结合。



第二幕第十场。与此同时,女王和三位女士试图摧毁这座神殿,但他们被打败并陷入永恒的黑暗之中。当萨拉斯特罗把塔米诺和帕米娜结合在一起,一切都幸福地结束了。萨拉斯特罗的追随者赞扬这一对并感谢众神。



1791年12月4日至5日夜晚,莫扎特在弥留之际虽然在写他的《安魂曲》,同时也在润饰着正在剧院演出的《魔笛》。这两部差别如此巨大的作品同时进行,说明主观的自我从来不是莫扎特的创作主题,《安魂曲》不是他的自白,《魔笛》也不是。莫扎特的人生经历从二十岁起几乎全都是阴暗而痛苦的,然而,开朗、欢乐、甚至戏谑的细微经验却自始至终伴随着他。《魔笛》单纯得像一场游戏,但这就是最典型的莫扎特,就像《魔笛》的尾声——太阳的光芒驱走黑夜一样,人生的游戏可以而且必须进行下去或者从头开始。


6月19日,星期二,德国杜赛尔多夫莱茵国家歌剧院,莫扎特歌剧《魔笛》。



音乐指导:Axel Kober

指挥:Stefan Klingele

舞台导演:Suzanne Andrade/Barrie Kosky

动画:Paul Barritt

概念策划:Suzanne Andrade/Paul Barritt/Barrie Kosky

舞美和服装:Esther Bialas

灯光设计:Diego Leetz

合唱指导:Gerhard Michalski

戏剧编导:Ulrich Lenz

排练指导:Volker Böhm

乐队:杜伊斯堡爱乐乐团

合唱:莱茵德意志歌剧院合唱团


萨拉斯特罗——Sami Luttinen

塔米诺——Ovidiu Purcel

夜后——Antonina Vesenina

帕米娜——Heidi Elisabeth Meier

女士一——Sylvia Hamvasi

女士二——Sarah Ferede

女士三——Katarzyna Kuncio

男孩一——Fridolin Bosse

男孩二——Max Stien

男孩三——Johannes Wittmann

帕帕基诺——Dmitri Vargin

帕帕基娜——Monika Rydz

莫诺斯塔托斯——Florian Simson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音乐家:

舒曼 | 帕瓦罗蒂 | 玛丽拉·乔纳斯 | 比奇夫人 | 朱践耳 | 卡拉斯 | 伯恩斯坦 | 玛利亚·皮尔斯 | 海菲茨 |西贝柳斯 | 小泽征尔 | 王羽佳 | 舒伯特 | 陈萨 | 朱亦兵 | 肖邦 | 傅聪 | 巴赫 | 国王歌手 | 波格莱里奇 |卡拉扬 | 梅纽因 | 杜普蕾 | 柴科夫斯基 | 谭盾 | 黄自 | 陈其钢 | 瓦格纳 | 马勒 | 海顿 许斐平 霍洛维茨 郎朗


其他:

 | 小提琴 | 音乐电影 | 大俗曲 | 电影音乐 | 芭蕾舞(一) | 芭蕾舞(二) | 木心 | 卡农 | 赋格 | 平安夜 | 欢乐颂 | 纪录片 | 余华 | 霍金




父亲节特辑丨音乐家如山的父爱

高颜值,秀恩爱,背着琴,去旅行


八月,我们去音乐圣地过轻奢狂欢节


更多推荐
友情链接